第十章 从常胜到常败(第2/3页)

香月认为他的锤子已经够重够猛了,却始终砸不开刘峙所布置的正面防线。

倒不是说刘峙的兵力有多强,事实上他用于涿县第一线防御的只有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和万福麟第五十三军。

孙连仲还行,毕竟是老西北军的旁支,而万福麟属于东北军,还是东北军中打仗比较烂的,其军官很多连地图都不会看,师以上高级指挥官在交战后更只靠电话遥控,前面的情况两眼一抹黑,根本不了解,所谓指挥,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瞎指挥。

刘峙依赖的主要是工事。

常胜不是偶然的,福气你不求它也不会自动上门。早在七七事变前,刘峙不仅在自己治理的河南省做到了“道路平,无苍蝇,无野狗”,而且未雨绸缪,积极备战,在北方平原督建了大量的国防工事。

长城抗战时,徐庭瑶对日军的特别是坦克部队了解还不深刻,所以临时修建的工事终有缺陷,防住大炮却防不住坦克。有了长城抗战的教训,刘峙对工事进行改进,特地增加了防坦克壕。

你有铁甲马,我有绊马坑,冀中平原上遍布的防坦克壕,令香月也无可奈何,土肥原有那么多坦克,然而大多数时间里只能摆着看看。

无言的结局

 

难以突破,就要寻找薄弱处,而薄弱处往往就在对手两路防区的结合部,所谓的“两不管地区”。

此时的中国守军,刘峙守平汉线,宋哲元守津浦线,在平汉和津浦线中间的地方,最难分清责任,刘峙可以说是宋哲元的防区,宋哲元也可以说是刘峙的防区。

香月命令土肥原朝此处出击。

在日本国内,香月以研究步兵战术而闻名,但他的对手也是个战术专家,后者对自己哪里最薄弱同样十分清楚,所以土肥原出击后很快发现,刘峙早有防备,那里已经有人在等他了!

不光有人,在土肥原前面还挡着一条永定河,要冲过去得徒涉河水,难度太大了。

这个结果似乎有些让人泄气,但在侦察之后,土肥原大喜过望——他听到了守军车辆开走的声音。

对方不是要坚守,而是要撤退!

撤退的是万福麟,刘峙把他派到这里来堵漏洞,他却只想装装样子,看到土肥原杀到,提前开溜了。

土肥原马上发动强渡,渡河之后即从侧背对刘峙的一线防御造成了致命威胁。

9月18日,涿县陷落。

涿县一失,保定便失去了屏障,但刘峙在保定还预留着后手,被他布置在二线防御上的不仅有关麟征第五十二军,还有其他“杂牌部队”,加上从一线防御上退下来的部队,若一齐用命,香月的日子并不好过。

可问题恰恰出在“杂牌”身上。从一线撤下来的,只有孙连仲肯协防保定,但两天之后也呈溃退之状。其他已经上来的,还没上来的,都声称已与刘峙失去联络,争先恐后地跑没影了。

刘峙再一看,能打的就只剩下了一个关麟征第五十二军,一共只包括两个师,却要防守长达四十里地的正面,不说火力占着下风,光人就不够用。

刘峙急得要命,一个劲儿请求蒋介石火速增派援军,然而此时淞沪战役已经打响,并在逐步扩大,兵力根本没法北调。

 

参加保定会战的日军炮兵

想那长城抗战时,徐庭瑶手里曾有三个师,还被日军一个师团给冲垮了,现在要想用两个来扛人家三个,结局可想而知。

年岁不会制造圣人

 

饶是如此,也并没有形成绝对的一边倒。为攻下保定,香月以特种部队为前导,出动坦克一百四十辆,火炮二百六十门,空中还有六十架轻重轰炸机轮番攻击,后则继以三个常备师团,然而一天也只能在平原上前进二十里,过了十天后才在关麟征撤走的情况下占领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