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铁算盘(第3/13页)

那就留下来吧。

然而,还没等他进入状态,李服膺一撤,东条兵团轰的一声掩杀过来,从天镇方向冒出来的日军到处都是,汤恩伯顾此失彼,当头就吃了一闷棍。

南口失守,但好歹是打到不能打了,这才几天工夫,便落得这个惨样,汤恩伯着实经受不起,见到阎锡山后抱头痛哭,说我对不起我的官兵,一天之后,即辞别离开。

由于天镇失守,“大同会战”落得个鸡飞蛋打的结局。9月13日,大同失陷,之后没几天,整个晋北都丢得一干二净。闻此消息,全国舆论不是哗然,而是沸然了。

李服膺和晋军的无能,让东条捡了个大便宜。10月14日,他又趁傅作义参加太原会战,绥远防备空虚而一举占领了归绥(呼和浩特)和包头,从而控制了整个内蒙古。因为这一系列战功,他受到了参谋本部的嘉许,并被授予二级勋章,成为他后来晋升陆相,并亲自组阁的重要资本。

刘峙打了败仗,蒋介石可以让他下课,对阎锡山他却不能。

山西不归南京政府直辖,那是人家的地盘,蒋介石想来想去不放心,决定找个能说会道的去给阎老西敲敲边鼓。

找到的这个人是黄绍竑,时任军委会作战部部长。

 

东条兵团进入包头

9月20日,黄绍竑到达太原。

这时候他才知道,原来阎锡山不在太原,已经上前线了。

前线者,雁门关是也。

雁门关离日军占领的大同不到三百里,算是最前沿阵地了,可知军情之紧迫。

黄绍竑又急忙赶到雁门关,并见到了阎锡山。

阎锡山很清楚,倘若大同不丢,黄绍竑就不会以“作战部部长”之尊,这么风风火火地赶来山西前线。

果然,黄部长就是来传达老蒋的旨意的。

“蒋委员长”说了,山西山多,不比华北平原,此处易守难攻,而且晋绥军又一向以善守著称,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山西给守住,不让日军轻易南下。

老阎竖着耳朵听得很仔细。

山西可守,晋军善守,我自己难道还不知道,能守会不守吗?到现在还要扯这些,所有症结不过还是一个大同。

听完旨意,老阎当着身边一干谋臣,脸不变色心不跳地来了一句:大同的撤守,不是给日军打退的,那是战略需要,我自动放弃的!

对这一说法,黄绍竑倒是早有所料,但老阎下面的表态多少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老阎说,他要挥泪斩马谡,枪毙李服膺,这叫“非大赏不能奖有功,非大罚不能惩有罪”。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黄绍竑在这方面的能力素来很强,阎锡山能将自己的心腹大将斩首示众,也让他确定,山西抗战决心甚大!

危险的对手

 

决心是决心,现实是现实。山西本来还有一个晋北可为屏障,如今则只能退入内长城,以此为依托组织防守了。

除了东条之外,阎锡山这时又遇到了一个更危险的对手——板垣征四郎。

按照华北方面军的部署,板垣师团乃方面军直辖部队,其任务只是看守南口,而且因为组织保定会战,华北方面军进行了兵力大集中,板垣已经有一个旅团被抽往华北,所以他这时手里可控制的兵力其实只有半个师团。

可是板垣哪里肯安安静静地坐板凳,他要去进攻山西。

东条能拿下晋北,日本人已是津津乐道,说板垣要靠半个师团继续南下,去的地方还是最险的山西腹地,不光华北方面军,就连大本营都认为太过冒险,几乎等同于痴人说梦。

上头不同意,板垣就得想别的招。

早在九一八前后,他跟石原莞尔就成了一对好哥们儿,现在后者正在朝中做着大官,为什么不走这个路子?

板垣发了一份私人电报给石原,作战部部长便替他在参谋本部进行了一番鼓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