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意外捡了一个烂摊子(第3/4页)

谁都看了出来,强江海是嘲笑夏想的无知和大话。

夏想假装不知道,依然是一脸真诚的笑容看着邱绪峰,就等他表态。

邱绪峰心想,夏想原来是一个愣头青,有点想立军令状的意思……他想了想,下定了决心:“如果人流减少一成,小夏县长就向县政府做出书面检查。如果人流不增不减,县政府就对小夏县长的工作表示肯定。如果人流增加一成,县政府对小夏县长的工作提出书面嘉奖,在全县范围内隆重宣传。”

最后由邱绪峰拍板,正式确定了县政府班子的内部分工调整,夏想除了原定的分管文教、卫生之外,临时接手旅游。

李丁山听到消息后,半天没说话。方格给李丁山和夏想每人倒了一杯水,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三人是在晚饭之后,又来到了李丁山的住处。李丁山临时住在县委招待所,是最好的房间。夏想也临时安置在了县委招待所,房间比起李丁山自然要差了一点,也不在一个楼层。

“我感觉安县的旅游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以安县目前的现状,不是大力发展农业为好。”李丁山沉吟了一会儿,一开口就说出了不同意见,“我来安县之后,第一次常委会上就提出了重点发展安县农业,改造中部和北部的贫瘠土地,建造蓄水池,增加可灌溉面积的发展思路。邱县长却提出重点发展旅游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将燕市一些落后的企业引进安县的思路,我们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会议没有形成共识。”

安县出产核桃和柿子,但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品种不行,有些核桃是山核桃,皮厚肉少,个头又小,不好吃,市场反应一般。不过安县的柿子还可以,每年都产量不低。但柿子的最大缺点是不好储存,易坏,保质期太短,除非晒制成柿饼,否则每年都有大量柿子烂在山中,白白浪费掉。

夏想对李丁山的思路实际上不太支持,安县是七山一滩二分田,发展农业代价太大回报太低,而且农民的积极性不好调动,贫瘠的土地解决干旱问题还简单一些,但光靠施肥不可能让贫瘠变成肥沃。出产不高,回报少,到时农民不种地,前期开垦的巨大投入就无法收回。

夏想见李丁山积极性挺高,不好直接说出他的想法,就迂回地说道:“我不分管农业,对安县的农业状况不太了解,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不过我觉得安县山多,有现成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相对来说投入少见效快,恐怕更容易获得其他常委的赞成。”

李丁山点点头:“大部分常委还是支持旅游业,我的推广农业的计划,阻力很大……不过我很有信心。”他自信地笑了起来,“不过梅书记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

“梅书记怎么说?”夏想对梅晓琳的看法大感兴趣。

“梅书记认为,安县其实最应该发展的是工业。别看安县现在没有什么工业基础,但安县的山脉中富含多种矿石,有石英砂岩、石灰石、花岗岩、磁铁矿、陶土、大理石等,石英砂岩可以制造玻璃,石灰石可以烧制水泥,花岗岩和大理石可以打磨成石材出售,一旦投入生产,产值巨大……”李丁山边说边笑着摇了摇头,“年轻人到底年轻,看问题比较单一。基本上只要有山的地方都有矿产,但为什么值得开采的矿藏很少?就是因为许多矿藏含矿率低,或者开采条件太差,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才最终没有形成产业化。”

李丁山的这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夏想也是点头赞同:“开矿投入太大,而且光是立项就需要很长时间,恐怕梅书记不过是说个看法而已。”

李丁山却摇摇头:“梅书记的提议得到了邱县长的正面回应,邱县长说,县政府将会认真考虑梅书记的建议,并请专家论证。如果可行的话,就会尽快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