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各方心思(第3/4页)

宋朝度找他,没有给他描绘什么美好前景,只是告诉他一句话:“我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不会虎头蛇尾,你来主持日常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你要是觉得合适就过来,不合适,我也不勉强你。”

安逸兴对宋朝度了解不多,只是觉得宋省长年纪不大,但最是沉稳,话不多,但往往一句话就点到关键之处。而且宋省长经历过起伏之后,依然坦然自若,他就对宋朝度多了几分钦佩和欣赏。

宋省长既然说出了这么有力度的话,安逸兴就觉得他在省政府办公厅不上不下,也看不到以后的远景,现在有向宋省长靠拢的机会,岂可错过?就算失败了,总算也拼搏了一次,也算对得起自己了,就郑重其事地答应了下来。

对于夏想,安逸兴也略有所闻,但在宋省长安排职务时,他就知道虽然他是名义上主持日常工作的副组长,但夏想身为综合一处的处长,才是整个领导小组,除了宋省长之外,最有实权的人。

安逸兴微有不满,一个27岁的年轻人,如何能担当起整个领导小组的重任?宋省长为什么就那么信任夏想?况且夏想才是处级,在和单城市、宝市的党政负责人打交道时,很容易被人轻视……在他听到宋朝度介绍了夏想的事迹之后,他才大吃一惊,原来夏想不仅有许多明面上成绩,象人民广场以及森林公园的幕后推手也是他,真是让人不敢相信。

至此,安逸兴对夏想才有了全新的认识。

彭梦帆是几人之中年纪最大的一个,50岁才是处级,基本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调他来领导小组,他基本连想法也没有,来就来,在哪里都是干工作做事情。只不过当他来后才发现,名义上的主持日常工作的人比他年轻不少,而最有实权的人夏想才27岁,也是正处,就让他多少有点心理不平衡了。

人比人气死人,以夏想的年龄,就算以后什么成绩也没有,临退休光凭熬资历,也能混到正厅。彭梦帆就有点愤愤不平,夏想肯定是哪个高官的子弟,要不就是宋省长的人,因为宋省长的关系,才年纪轻轻就爬到了处级。

不过在他听了宋朝度对夏想的介绍之后,尽管再看夏想时,眼神之中已经不全是不满和不愤,但对宋朝度所描述的夏想的成绩,还是不完全相信,认为其中肯定有虚假的成份。宋省长一定是被下面的人给迷惑了,在基层的一些领导干部,最会虚报数据,谎报政绩,当成升官的筹码。

彭梦帆对夏想就始终存有偏见。

宋朝度介绍完几人之后,又简单说了几句,就转身走了。他在省政府有一摊子事情要管,忙得不行,具体事情就交给三人去办,尤其是夏想。

夏想虽然年纪最小,但实权最大,宋朝度一走,安逸兴和彭梦帆的目光就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夏想就冲两人谦逊地一笑:“安主任,彭处长,宋省长的指示精神,我想我们也都领会了,具体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就请安主任安排。”

夏想还是称呼安逸兴办公厅副主任的官职,感觉比副组长要好听一些,也是出于对他的尊重,不料安逸兴却乐呵呵地摆摆手:“夏处长,现在我们是同事,你还是叫我组长比较好,毕竟我们的领导小组也一个正式的部门……”

夏想明白了安逸兴的意思,他宁愿别人叫他组长也不愿意称呼他为主任,显然,他对领导小组比较看重,就点点头,立刻改了口:“好的,安组长。”

安逸兴就笑了:“夏处长年轻有为,在经济方面有实际经验,你来说说下一步具体先从哪里入手?”

夏想看了出来,安逸兴对自己还算认可,也印象良好,也可能他听说了自己和宋朝度之间的关系,安逸兴客气是客气,但他毕竟才是名义的领导,就笑着说道:“其实宋省长刚才的讲话已经给我们下达了任务,就是第一步要先和单城市、宝市两市的主要领导沟通一下,就下一步两市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举措,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我的建议是,先以领导小组的名义发出通知,和两市主要的党政领导开一个见面会,具体商量一下他们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意见,然后看他们有什么实际困难,需要领导小组给予什么样的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做出了统计之后,再上报宋省长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