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出人意料的开局(第4/4页)

崔向甚至还想如果范睿恒反对的意见不强烈,他还想再增设一个常设副组长,也要安插自己人上任,也好加大对领导小组的掌控力度。他相信凭借他的政治智慧,用表面上的退让来换取实际利益,可以肯定在一盘散沙的常委会一举获得通过,况且叶书记都发话了,谁还敢有反对意见?

只要范睿恒不明目张胆地反对,只要二把手不挑战一把手的权威,其他常委在书记面前,还是要退让三分的。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如意盘算第一回合就遭到了猛烈地反击,正是范睿恒出其不意地大声发出了置疑的声音,才让崔向第一次感到无力感。

如果说省委里面只有一人敢公开和叶石生叫板的话,就只有范睿恒一人而已。范睿恒是政府一把手,他的意见直接代表了省政府一块儿的态度,可以说分量极重,叶石生再是一把手,有一个不和的二把手,他也只能想办法化解矛盾,而不是对抗。

政治是妥协的产物,尤其是一二把手之间如果矛盾公开化的话,就看谁的支持者最多了。书记是一把手不假,但如果常委中一多半都支持省长,书记也会有束手束脚的感觉,工作也难开展。

书记说一不二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尤其到了省级层次,没有平衡的政治手段,没有掌控大局的布局,每个常委的背后都涉及到最高层的支持,书记的权力也就有了很大的约束,不可能是一言堂。当年高成松性格如此强势,而且有京中高层的力挺,他在燕省表面上看是一手遮天,其实也始终有不同的声音发出,他也没有完全掌控常委会,都是靠强势强行压下了反对声音。

现在的问题是,叶石生根本就不是强硬性格的人,他也没有高成松一样至高的强硬后台,更让崔向担心的是,本来各自为政的常委们,突然之间就又有了联合的趋势,怎能不让他心慌意乱?

连一向最为中立的钱锦松也突然站了出来,旗帜鲜明地站在范睿恒一边,最让崔向气急败坏的是,钱锦松指摘别人言语之中的漏洞的本事一流,直接就将他设想的计策完全破解,相当于他的说法自相矛盾,尽管钱锦松的话不犀利,言词也不激烈,但杀伤力之大,也是一针见血。

崔向知道此时他再说什么也没有力度了,就将目光看向了叶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