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收获成果(第2/4页)

夏想也起身表示谢意:“既然谢尔顿先生有诚意,我就接受你的邀请。”他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打动了谢尔顿,能够面见总裁,就等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毕竟想要说服观念保守的柯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夏想有理由相信,凭借他后世的经验和亲身经历,只要他将市场前景当成一个未来的设想如实地说出来,因为真实而带来的震憾肯定会打动柯达总裁和柯达的市场分析师,正因为真实,所以他的说法才详实而让人深信不疑。

一场谈判变成了夏想的演讲,让常青松始料不及。但夏想对市场的分析和对技术的了解,也让常青松大吃一惊。他才知道,夏想原来确实有真才实学,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官僚,他对胶卷市场现状的了解,对数码相机前景的分析,对LCD液晶兴起的预言,等等,无一不让常青松听了大为叹服。先不管夏想的结论正确与否,单是他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就不比他差,有些地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等谢尔顿一走,常青松来到夏想面前,支吾说道:“夏处长,以前我误解了你,我向你道歉。”

夏想也知道常青松本来是技术出身,又当了副总,基本上既有技术人员的死板又有官员的应变,人不坏,就是在官场之中,没能保持住本心,就一笑了之:“没什么,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只不过我有点好高骛远,而常总着眼于眼前。现在大家求同存异,争取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第二天,夏想一行三人就到了柯达总部,面见了柯达总裁史密斯。夏想这一次更是准备充分,侃侃而谈地将后世传统相机如何被数码相机迅速地吞食市场,胶卷如何大面积地滞销,LCD液晶屏如何在两三年时间就将CRT彻底击败等市场前景,用生动详实的语言,仿佛讲故事一样讲给了史密斯。与史密斯一同在场的,除了谢尔顿之外,还有几个董事和市场分析师。

夏想一连说了两个小时有余,主要是中间需要停顿,等翻译翻译完之后再说。演讲完毕之后,史密斯带头鼓掌,众人纷纷起立向夏想致意。

邱绪峰和常青松见夏想受到隆重欢迎,十分高兴,以为事情成了,夏想却知道,美国人对你鼓掌,对你表示赞赏,但未必就表示同意你的看法。他清楚,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但至少第一步算是打开了局面。

随后,几个董事以及市场分析师都对夏想提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些问题非常刁钻刻薄,但夏想对于亲眼所见的事实岂能没有信心和说服力?他从容应对,镇静自若,所有问题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最后让在场众人都无话可说。

不过,史密斯没有就夏想的演讲发表任何看法,只是让人安排夏想几人去就餐,然后开起了闭门会议。夏想也知道需要时间给柯达消化,他也不急,就和邱绪峰商量一下,准备去旧金山看连若菡。

邱绪峰有点心里没底:“你走了,我和常青松怎么应付美国佬?你不说我还没有仔细去想,你说了之后再一想,还确实是美国佬不好对付,一是一,二是二,不象我们讲人情,他们翻脸不认人。”

夏想就笑:“美国是一个实力为尊的现实国家,不说空话大话,不讲人情,一切以利益为最大。你们也不用怕他们,只需要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就可以了。他们也好打交道,相信我,他们想要合资的迫切心情一点也比我们少。不但现在在数码相机上面他们落后于富士等日本厂家,现在胶卷市场的占有率也在萎缩,所以他们才会迫切地想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其实实话实说,在我看来如果柯达不答应我们的条件,就中止谈判好了,回去后再和富士进行密切接触,柯达还会主动送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