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埋伏,投石问路(第3/4页)

夏想就势和吕一可坐到了沙发上,以示平起平坐的礼貌,就问:“吕书记找我有事?”

“也没什么事情,就是随便说说话。”吕一可说没有什么事情,却还是下一句话就转入了正题,“夏市长以前就认识刘部长?”

事情来了,夏想心中一动,吕一可给他的印象还算不错,在他的心目之中,也是可以合作的中间派力量,就说:“也是来到郎市刚刚认识的。”

吕一可微一点头:“不过我看你和刘部长关系不错,有一件事情,不知道能不能替我开个口?”

“您说,我尽量。”有事相求是好事,有来有往,才是合作的开始。吕一可向他开口求助,不仅仅是对他的试探,也是对他的能力的测试。

吕一可换了一副无奈的表情:“都是我那不争气的儿子闹的——他研究生毕业了,非要留在京城,我的意思是让他来郎市,也好有个照应,他的意思却是不留京城,就去燕市,反正不来郎市。京城和燕市又照应不到,年轻人,就是冲动。我的意思是,看夏市长能不能私下里问问刘部长,最近有没有副科的指标,有的话看能不能给我留一个?能解决副科级的话,我想他肯定愿意来郎市了。”

吕一可表面上是想让夏想向刘一琳说情,实际上打了两个埋伏,果然老谋深算。

一个埋伏是京城,另一个是燕市,但不明说,只含蓄地点了一点说是照应不到,然后才又提到郎市的副科级,其实重点还是落在京城和燕市。

研究生毕业,解决一个副科级指标是政策范围之内的事情,就算吕一可和刘一琳没什么交情,他向刘一琳提出来,刘一琳也一定会给面子。除非是直接升正科才需要特殊照顾。

政策内的照顾不是照顾,而是顺水人情,刘一琳又不是没有政治智慧的人,不该卡的人,绝对不会卡。

因此夏想很清楚吕一可的真实目的不是想让他儿子来郎市,而是想留在京城,最不济也要去燕市。

“在京城和燕市,还是发展空间大一些,我也认为留在京城或者燕市更好一些。”夏想就顺着吕一可的话向下说。

一句话就说中了吕一可的心事,他的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动,又笑着说:“说得也是,在京城和燕市,起步高,容易上升,我在京城和燕市也有点关系,给他安排了农业部或者燕市的市委,他还不愿意,非说要么去发改委,要么去省委,发改委和省委那么好进?现在的年轻孩子,真不懂事!”

发改委和省委都是夏想关系网最深厚的地方,吕一可看似无意一提,实际上目标十分明确,早就将夏想来历研究得十分透彻了。

夏想心中暗笑,怪不得吕一可对他似乎有所期待,原来是有求于他。以他和陈风的关系,以陈风在发改委的地位,安排一个人进去不是什么难事。当然,在省委也是一样,不提他和范睿恒的关系,不管是王鹏飞点头,还是宋朝度答应,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有时候关系是不是到了,办事就有了天渊之别。吕一可也未必不认识王鹏飞和宋朝度,但如果只是一般的公事公办的关系,就算他送上不少礼,宋朝度也好,王鹏飞也好,因为对他不知根知底,或者懒得多事,未必就出手帮他。

但由夏想出面就不同了,以夏想和宋朝度、王鹏飞之间的私交,他一开口,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吕一可找他,还真是找对人了。

夏想试探着一问:“就看他到底最想留在哪里了?发改委和省委,我倒是有关系可以通融一下,对了,他叫什么名字?”

吕一可顿时笑容满面:“我就是想让他来郎市,怎么好意思麻烦夏市长出面安排发改委和省委?他叫吕效率,是人大的研究生,今年刚毕业……那个,要不我再问问他到底想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