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台上要争吵,幕后更重要(第2/3页)

其实夏想明白,于繁然是聪明人,他刚才已经说完了他的看法,已经给其他地市做出了表率,目的达到了,不必要的争论他不会多费口舌,主要也是他很清楚,真正的较量在幕后,不在台上。

不过夏想也没有想到的一点是,于繁然对他很佩服,不愿意当众和他闹不愉快。

随后,其他地市都纷纷表态,夏想的态度是:“天泽市委有一定的分岐,但天泽市一定会坚定地执行省政府的决定。”言外之意自然就是他会大力推动天钢积极迎接整合计划了。

李丁山的表态和夏想一样,也证明了水恒市内部也有一定的分岐。

随后,于繁然还是反对整合,虽然语气弱了许多,但态度很明确。

章程市是谨慎乐观的态度。

秦唐市坚决赞成。

单城市也是坚决赞成。

牛城市谨慎乐观。

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因为于繁然带了一个不好的头,让原来摇摆不定的牛城、章程两市,更加退后了一步。

宋朝度倒没有什么表示,最后总结发言的时候,着重点了一句:“在召开会议之前,我已经约谈了秦钢和单钢的负责人,秦钢和单钢表示坚决拥有省政府的决定,为了迎接整合,已经开始了内部的人事班子调整。省政府对于整合全省钢铁资源的决心是非常大的,哪里有阻力,就解决哪里,必要的时候,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哪怕是通过人事上的调整来达到目的也在所不惜。”

一句话说得所有人都心中压了一块石头,宋省长下的决心不可谓不大,话里透露的含义就是,哪家钢厂的领导不听话,就换掉。哪个地市的市长不听话,就敲打,甚至调整。

因为一个整合钢铁资源的问题而调整一名市长的工作,在国内似乎还没有先例,但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宋省长铁碗如山,后来为了推进计划,真的生生将一名市长调离!

虽然手腕有点过于强硬了,但联想到燕省的钢铁资源的整合任重而道远,而且历经波折,也在情理之中。熟知内情的人都清楚,燕省钢铁的整合由来已久,经过建国后40多年的发展,燕省所属的“七钢”曾在全国冶金行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从1997年到2000年间,燕省省委、省政府曾三次提出组建包括秦钢、单钢、宣钢、天钢、牛钢、燕钢和水钢等在内的燕省钢铁集团,但都以搁浅告终。

到了宋朝度任上,又面临着更大的困境和挑战,以宋朝度的性格和手腕,不强行通过整合,他就不是当年隐忍两年之久然后一举扳倒高成松的宋朝度!

会后,夏想只和宋朝度简单会晤了半个小时,就和李丁山一起去看望了史老。

史老比以前更苍老了,几乎走不动路了,幸好头脑还算清醒,一见夏想就喜笑颜开,拉着夏想的手说个没完。从以前说到现在,又从现在说到以后,几乎无所不谈,无所不欢,回忆戎马生涯,展望夏想的前景,就差说出让夏想多帮帮李丁山的话。

夏想暗暗感慨,史老老了,真的老了。

以前,在他的目光所及之内,史老算是顶天一样的人物。现在随着眼界的开阔,才知道如史老一样官至省委书记,最后退下之后,还是一样凄凉如斯,当年的盛景不在,人走茶凉,满眼荒凉。

史老远比不上老古,老古现在还依然有呼风唤雨的影响力,史老的话,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人放在心上了,他当然也清楚自己人情用尽,所以对李丁山数年原地踏步,很是焦虑。

有一句话说,从生理上看,所谓幼稚,就是既憋不住尿又憋不住话。所谓不够成熟,就是只能憋得住尿,却憋不住话。所谓成熟,就是既憋得住尿,又憋得住话。所谓衰老,就是憋得住话,却憋不住尿——其实不对,夏想更想改成,所谓衰老,就是回到了幼稚的阶段,又憋不住尿,又憋不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