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大才高才,无关文采(第2/3页)

众人急忙附和,都说谭省长诗书一绝,自己是望尘莫及。

夏想也难免要哼哈几句,心中却是暗笑,曹操的《观沧海》写的是渤海不假,但不是秦唐的渤海,而是齐省的渤海,当时是曹操路过齐省,登上碣石山之时诗兴大发所作,谭省长却误以为是在秦唐,贻笑大方罢了。

夏想也清楚,恐怕在场的人不止他一人听出了谭省长的语病,但无人指出,也是为尊者讳,他当然也不会不识趣地指出来去落常委副省长的面子,不过就是附和的声音小了一点而已。

他的表现却落在了谭国瑞的眼中,就让谭国瑞认为夏想是故意冷落他的意思。

谭国瑞就点了夏想的名:“夏想同志是学建筑出身,对于诗词可能不太感兴趣,我和国伟同志聊聊诗词,你就多点耐心,让我们有一次抒怀的机会,好不好?”虽是玩笑口吻,但也不无影射指责之意。

不少陪同的人员都变了脸色。

夏想见谭国瑞当众暗讽他,倒也看扁了谭国瑞几分,好歹也是副省长,场面上的事情过得去就行了,何必利用省长权威压人一头?再说他又不是不懂诗词,就一本正经地回应说道:“我不是文科出身,不过也一直喜欢古典诗词,对古典文化,一直怀有敬畏之心。”

“那就好,那就好。”谭国瑞轻轻一笑,“这首《观沧海》还能记得全文吗?”

说是考究也行,说是刁难也好,人家是省长,就是要压你一头,你也得忍着,官大一级压死人,在曹操时代如此,千年过去了,现在社会进步了,等级制度其实没进步多少。

夏想要是十分流利地全部背出来,会让谭省长没面子,一句也背不出来,会让自己没面子,他就截取了中间一半多,还故意停顿几次背了一背,然后摆手笑道:“不行了,真记不全了,还得请谭省长批评。”

“批评你什么?能背一半就不错了。”谭国瑞很开心地笑了,“同志们,古典诗词对于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大有帮忙,不能忽视,现在各地学校都开始重视了国学教育,是好事,大好事。国伟同志卖车支教,要我说,就应该在全省树立典型。教育是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讲了一通大道理,拔高了章国伟形象,谭国瑞又朗声背诵了《观沧海》,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刚一诵完,就由章国伟带头鼓掌。

然后众人就纷纷称赞谭省长记忆力惊人,诵读的水平也堪比专业播音员了,谭省长就抱拳表示谦虚,满面笑容。

不少人都看出了什么,不但谭副省长有意力挺章市长,还有点故意打压夏书记的意思,而且章市长几次僭越,在夏书记没有带头鼓掌之前,他就带头了,不是太过明显拍谭省长的马屁,而是故意落夏书记的面子。

就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国远也看出了端倪,知道章国伟不怎么把夏想放在心里,目光就意味深长地在夏想身上多停留了几次。

谭省长诵完诗,又沉吟了片刻,又冲在场的人抱了抱拳:“有了,偶得一首诵海诗,今天就献丑了,同志们要是觉得不好,尽管提出批评意见,别当我是省长,我现在是学生,要向同志们学习。”

众人又高声说哪里哪里,谭省长高才,都自叹不如。

谭国瑞伸手压了压,等众人的声音一落,他才抑扬顿挫地吟诵了一首诗:“浮天沧海远,海潮天地宽。古人空兴叹,今人换新天!”

“好!”章国伟再次带头鼓掌,“谭省长真是才高八斗,不让曹操,回头准备笔墨,一定请您留墨宝,留在京唐港,让京唐港再添佳话。”

今天章国伟几次抢了夏想的风头,夏想没说什么,依然很有涵养地鼓掌附和,也盛赞谭省长诗意长远,意境开阔,寓意深远,其实心中明白,谭省长的大作不过是东拼西凑而成,开头第一句就抄袭了唐人钱起的诗作,后面更是对仗不工整,用语不讲究,古不古今不今,平心而论,只能说是歪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