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最后一局,只争朝夕(第2/3页)

以上,只算开胃菜的话,达才集团和久远房产,才是夏想在虚虚实实之中最大的杀招。因为达才集团和叶石生之间的关系之密切,远超外界的想象。而叶石生和总书记之间的关系,更是不为外人所知。

调查达才集团,直接触怒叶石生,间接让总书记不满。此为第一步。

再调查久远地产,直接触动陈皓天,再次间接让总书记不满,此为第二步。

总书记再有涵养,也架不住先是叶石生的诉苦,再有陈皓天的抱怨,堂堂第一人的权威受到侵犯,不生气才怪。

两步关键之局,合并一处,是为一大杀招,将直接为崔向此行的败退埋下第一步伏笔。

第一步,只能阻缓崔向前进的步伐,因为总书记不会直接插手中纪委的调查,夏想也没指望能由总书记亲自出面要求停止调查,不现实也不可能,他要的只是争取时间。

时间就是胜负的关键,争分夺秒,刻不容缓。

就是为连若菡和萧伍的出行,争取更多的缓冲。也为他自己,减轻压力。

……事实证明,夏想的计策生效了,目的达到了。

崔向的调查,完全陷入困境之中。

崔向迷茫了,他不信幕后推手下了这么大的力气来推动对夏想的调查,眼见就要查实夏想的经济问题之时,竟然出了差错,竟然无法寸进了,怎么可能?

事情没有卡在夏想身上,竟然卡在了开发商身上,怎么可能?难道以上开发商都有深不可测的后台?

崔向猛然惊醒了,难道是上了夏想的当了?

再一下想起神秘电话,崔向只觉后背一阵发凉,夏想真有如此阴险如此深不可测?难道是他故意引他去调查上述几个有背景的开发商,故意让他去碰壁?

崔向左思右想,再将事情理顺一遍,终于明白过来,没错,确实是被夏想牵向了错误的方向!

此次针对夏想的调查事件的始末和出台,崔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他并不清楚最高层各方力量的真实想法。

当然,崔向也清楚夏想是在吴家的力主之下,才进了燕省省委常委会。但在此次事件之中,吴家出奇地保持了沉默,似乎对夏想的死活漠不关心,也让他感到不解。

背后的人物不解释,只是说在推动对夏想的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最终力保夏想的人还是妥协了,也达成了一致,保证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合理,任何一方都要置身事外,不干涉纪委办案的独立和公正。

到底是吴家放任夏想不管,还是另有安排,崔向不敢深入去想,知道想也没用。但不管如何,只要夏想证据确凿,由中纪委立案的大案,直接对外一公布,谁也保不了夏想。

政治斗争,也要讲究一个谁占在道义的至高点,谁掌握主动权。

崔向也清楚,背后的推手费尽心机推动对夏想的调查,要的就是借打击夏想的机会,扳回一局,或是更进一步掌握主动权,也好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随着总书记卸任日期的临近,总书记加紧了布局,别人也都在大力培植力量。

此时,作为最年轻的副省级高官,夏想现在的分量虽然不重,但他是一面旗帜,是家族势力的旗帜,同时也是总书记一系争取的对象,因为现在的夏想政治理念还不成熟,政治立场偏左还是偏右,尚未定型。家族势力虽然能将他抬进省委常委会,但未必夏想以后就一定会走家族势力的道路。

国内的政治上,在面临升迁之时,或是重大机遇之际,和原有的阵营划分界限,转身离去者,也不乏其人!

事在人为……崔向也相信既然中纪委能在中组部的默认之下,在总理原则性同意的前提之下,在总书记也没有发表反对意见的情况之下,成功地成立调查组,就是一次重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