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6章 风向第一变(第2/3页)

“我也一样。”夏想回以礼貌,握手之后,就挥手离去,没有丝毫的犹豫。

望着夏想离去的背影,周鸿基心中竟然出奇的平静,好,终于摆脱了夏想的阴影,从现在起,他要孤军奋战了,不再依靠夏想的出手,不信他凭借一人之力,还不能将几成定局的何江海一案做死?

不知何故,周鸿基在一系列地针对何江海的布局之时,一直想要借助夏想的助力,却自始至终忽略了孙习民的存在。或许在他的潜意识里,孙习民过于保守的性格更不适合做落井下石的事情。

想起孙习民在燕省的经历,他不被别人落井下石就不错了,所以,他是完全指望不上了。

周鸿基并不知道的是,幸好他没有出面要求孙习民援手,实际上,孙习民就算想援手也没有余力,因为他很快就自顾不暇了。

当周鸿基一步步迈进地雷阵的时候,孙习民也在不知不觉之中掉进了一个大坑。

……

三天后,检察院正式就赵牡丹一案向市法院提出公诉。

和以往法院接到公诉之后,总会拖上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的诉讼期不同的是,不到一周,市法院就做出了初审判决,赵牡丹因经济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执行。

赵牡丹没有提出上诉,当庭表示服从判决。

判决一生效,赵牡丹就完全从公众视线之中消失……

而与此同时,经过一系列的交接手续,朱振波在被省纪委提审几次之后,正式被省纪委完全接管,并且将朱振波由市纪委移交到了省纪委。

其实朱振波的问题,周鸿基早就着手准备了,直到赵牡丹的案件完全结案之后才正式对外宣布由省纪委接管,用意不言而喻,明显是针对赵牡丹轻判的一次反击!

也是在告诫夏想,一个赵牡丹无关大局,只要他有朱振波在手,依然是天下我有。

夏想却不理会周鸿基的故意为之的举动,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因为齐省大范围的人事调整正式拉开了序幕。

似乎是前后拖的时间够久,其实也不长,毕竟人事调整是大局,有时从提出到最终方案出台,会长达半年到一年之久,齐省的调整从放出风声,到眼下正式上常委会讨论,也不过是三个月的光景。

不过到今天的方案,已经是第三稿了。

第三稿方案,基本上是邱仁礼意志的全部体现了,说来一拖再拖,最终等来的结果是邱仁礼全盘掌握了人事调整的主动权,牢牢将人事大权一手掌控,还是因为夏想的功劳。

因为先是等来了廖得益的全面靠拢,又等来了何江海的病倒,还借孙习民在达才集团项目的问题之上,自顾不暇之际,邱仁礼进一步加大了发言权。

现在又因为和何江海对峙,并且要将何江海完全打倒,周鸿基被牵扯了大部分精力,也忽视了人事调整的重大进展,结果就是,邱仁礼得其便利,步步为营,在他和夏想的商议之下,在廖得益和夏力的配合之下,人事调整方案第三稿,毫不夸张地说,就是邱仁礼和夏想意见的完美统一。

必须是说,何江海失势,周鸿基要追击,邱仁礼运筹帷幄,稳坐中军帐,笑到了最后,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说他是明面上最大的受益者,那么夏想就是暗中的最大受益者,总之一句话,在夏想的居中策应之下,在邱仁礼的幕后推动之下,整个齐省大局,牢牢地被邱夏二人掌控。

可怜孙习民和周鸿基,忙得不亦乐乎,却为他人作了嫁衣裳不说,还有可能继续漫步在错误的道路,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崴了脚。

书记办公会一举通过了第三次修改方案,孙习民想提出不同意见,却孤掌难鸣,虽然他十分气愤,因为他有意关照的五六人中,只有一二人的提名得到了落实,大部分提名在方案中提也未提,省长权威被冷落到了何等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