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5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2/3页)

出了什么事?

孙习民也不坐等别人汇报了,起身来到窗前向外一看,顿时一愣,外面院子的正中站着两人,所有死者家属都围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诉说着什么,正中两人一边安慰死者家属,一边一一和每个人握手,很明显,许多死者家属认识两人。

如果说两人之中的周于渊出现还不让孙习民惊讶的话,另一人赫然是何江海,就让他无比震惊了!

……

京城,中纪委。

听完崔百姓的汇报,隆家城没有说话,而是起身打开了窗户,然后站在窗前,背朝崔百姓。

隆家城不说话,崔百姓也不开口,气氛就一时凝重。外面的轻风吹进,将桌子上的几张纸吹起,摇摇晃晃,却就是飞不起来。

终于,过了许久,隆家城才又开了口:“百姓,关于习民和鸿基的举报材料,我的意见是,暂不受理。齐省现在不能再乱了,既然中组部已经批准了何江海的辞职,事情就算告一个段落了,纪委常委会也就没有召开的必要了。”

崔百姓默然点头,没有说话,心里却是知道,隆书记收手了。

不收手不行,中组部事先没打招呼,直接批准了何江海的辞职,相当于是一次三方联合的警告,不用想就知道,是平民一系暗中大力推动,家族势力配合,并且经总书记默认的一次联合行动,意在告诫自己一方,行了,可以了,别再折腾了。

如此严重的中组部和中纪委不同步的事件,足以让隆家城警醒并且收回脚步了,因为,事态已经严重到了危险的地步。

崔百姓心中也算长出了一口气,他提交了孙习民和周鸿基的举报材料,并未是真想调查两人,不过是给隆家城一个台阶好下,让隆家城觉得收回对何江海的立案,同时,也压下孙习民和周鸿基的问题,等于是没有吃亏。

相信他的做法,不比夏想在齐省居中协调的手法差上分毫,甚至不夸张地说,还要高明几分……不知不觉间,崔百姓却暗中拿自己和夏想对比,也是大有意思。

隆家城回身看了崔百姓一眼,虽未开口,但眼神之中明显有疑问和不解。崔百姓明白隆家城的意思,是质疑他不暗中汇报孙习民和周鸿基的举报材料,却非要直接提交到常委会上,是何用意?

崔百姓虽然也算是隆家城一系的人马,但他并不认为就一定事事紧跟隆家城的脚步,他是中纪委副书记,有自己分内自主决定的大权,同时,他也有自己一个官员应当具备的良知和公正。

就如夏想一样,始终坚持原则问题不动摇,才是本色。

崔百姓不主动解释,隆家城也不好开口问个明白,下级也不是事事必须征求上级的意见,尤其是到了一定层次之后。

崔百姓见话已经谈完,就要起身离开,隆家城却又接到了一个电话,只听了一句,就伸手示意他再等一下。

接完了电话,隆家城又说:“习民在齐省的难题,暂时解除了,听说好象又是夏想帮了忙。鸿基还没有找到,还真是让人揪心……”

崔百姓知道隆家城想说什么,就接话回答:“是的,夏书记在齐省一直立场坚定,我很敬佩他的为人。周鸿基同志估计也是一时想不开才要清静一下,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隆家城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他以为崔百姓会清楚周鸿基的去向,不想崔百姓也是一无所知,不免微微失望。

崔百姓一走,隆家城又想了一会儿事情,接连打出了几个电话。

本想最后打给夏想,想了一想,终究还是没有打出。

……

夜幕降临之下的鲁市,市民感受不到省委之中一系列变故的背后,到底隐含着什么样的政治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