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5章 三大难题(第2/3页)

充当灭火员的角色,对夏想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了,但以前只救小火,现在是大火,很容易引火烧身。因为以前的火,都是只限于副省以下的角力,而现在,直接事关入常大计,谁挡了路,对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在湘省时就有人敢下了诛杀令,那么在岭南,想也不用想,更是杀无赦。

“第二个难题是,岭南的当地官员,很抱团。”

岭南的当地官员,等同于齐省的本土势力,抱团,相当于本土势力十分庞大。其实对于岭南的情况,夏想也多少了解一些,相比齐省齐人治齐的怪现象,在岭南虽然表现得不太明显,但也有耐人寻味的许多刻意安排,比如中央从不任用岭南人担任省委书记,却一般要任用岭南人担任省长。

再加上岭南人有风俗习惯和许多不便明说的历史原因,独立的意识很强,光是一个岭南话的问题就曾经上升成为政治问题,而岭南人又不比齐省人直爽,做事含蓄而内敛,虽然抱团,但却低调而温和,却又是不容置疑的强大,所以,比齐省的本土势力更能对付。

估计也是陈皓天看中了他和齐省本土势力之间既可以对话,又可以制衡的双重关系,才认定他去岭南就可以大展手脚。诚然,夏想也不妄自菲薄,如果他真去岭南,也能很好地和当地官员处好关系,肯定也可以有一番作为。

但他还是不能去岭南。

因为齐省人和燕省人有相似之处,都是北方的性格,好相处,甚至湘省虽然也算江南,但湘省人性格中也有直爽的一面。岭南人就不同了,岭南人是典型的南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性情和处事手法和北方大不相同,就连中央也不好解决岭南的问题,如果向前推进的话,岭南在历史上还曾经有过独立的要求。

夏想如果去了岭南,以上两个难题,他确实可以替陈皓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但问题是,他要付出全部的精力和一定的政治风险,而收获……未必会如他所愿,或者说,未必是他想要的结果。

或许收获也会很丰盛,但不一定就是他想要的成果,所以,他还是不想去岭南。

岭南官员的抱团,也是陈皓天目前在岭南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也正是因为岭南官员的抱团,才让陈皓天在四处起火的岭南,按下葫芦起了瓢,疲于应付。

而现任省委副书记和陈皓天的关系似乎也是一般,至于省长和陈皓天的关系如何,夏想不得而知,但接下来吴老爷子一句话,就又让他更豁然开朗了。

“岭南省长要动一动了,但陈皓天显然还不满意,还想换一个副书记,毕竟处理一些起火事件,副书记的作用更大,安抚民心,传达政策,不可能处处由省长出面,一个得力的副书记,可以让陈皓天腾出手来应付来自外来的压力。所以,他迫切需要一个年轻有为的副手。”

为了维护陈皓天,中央还真是下了不小的力度,连省长都要换掉为他铺路。不过一想也是,现任省长年龄也到点了,换下的理由也正当。

而外来的压力,既是指其他省份,又是指其他竞争入常的对手。

目前在地方上的政治局委员,除了陈皓天之外,还有京城市委书记、下江市委书记、山城市委书记和津城市委书记,都有入常的实力。其中,京城市委书记年龄到了入常的红线,入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基本上可以排除在外了。

而山城市委书记——虽然在国内政治格局上,山城的重要性和岭南还是差了不少,但山城市委书记敢作敢为,政治上步步稳进,经济上好戏连台,让山城一举成为国内耀眼的一座城市,其本人也成为政治明星。

而在之前,已经先后有五名政治局常委到过山城视察,相当于用脚为山城市委书记投下了入常的赞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