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7章 几分可行性(第2/3页)

夏想深感肩上压力重大。

是一处有几分欧式风格的茶舍,夏想抬步入内,吴天笑紧跟其后,前面有人默不作声,只管带路。

来到一间典雅的房间,夏想进去,吴天笑则被人带到另一个房间。

房间的正中摆放了一张茶几,上面空空荡荡,并没有茶杯和茶壶,再一看,古秋实正坐在藤椅之上,似乎陷入了沉思之中。

夏想见一旁有电炉正在煮着水,水开了,嘟嘟地冒着热气,因为格外安静的缘故,又有阳光洒落地上,又是最容易让人昏昏欲睡的冬日午后,一瞬间夏想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觉得眼前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仿佛回到了童年。

童年的记忆里,每到冬天,总要围着火炉,听老人们讲故事。有时讲着讲着,老人家睡着了,他也半睡半醒,听到火炉上放着的水壶发出时有时无的声响,就如同进入了梦境一样,感觉到时光的漫长。

时光并不漫长,漫长的只是心中的感受。

夏想拿起水壶,泡上茶,轻轻地放到古秋实的面前。

古秋实才如梦方醒,一下笑了:“刚才走神了,想起了小时候的许多事情,忽然就觉得人生就白驹过隙,倏忽而已。”

夏想会意一笑,他可是第一次见到古秋实感性的一面。不过古秋实是中文专业出身,骨子里也自有文人气质。为官久了,感性的一面就很少在人前流露了,今天的古秋实在夏想眼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真实。

古秋实是如何入了总书记之眼,以至于在古秋实从副厅以后的每一次升迁,都是由总书记亲自过问,夏想也不得而知,但或许正是因为古秋实感性而真实的一面,才让总书记更欣赏有韧性有感悟的他。

总书记虽然是理科出身,在骨子里却也有文人的一面,当年,总书记在和齐阿姨相识之时,书来信往,据说总书记以情诗最终赢得了齐阿姨的芳心。夏想也隐约听人说过,总书记其实偏好文科,只是当年报考志愿时,阴错阳差才上了理科。

从现在各省换届之后,新上任的各地省部级高官,多半出身文科就可以得出结论,总书记确实比较偏爱文科出身的政治新星。

夏想不算文科出身,但也曾经热爱过文学,担任过文学社社长,当然,以上不能算是他能进入总书记之眼的先决条件。

古秋实的感慨很真实,又和夏想刚才的思绪很同步,就更让他对古秋实心生亲切之意:“古书记,巧了,刚才我也想起了童年,想起小时候围着火炉听老人们讲故事的往事,而现在,生活忙忙碌碌,总是处理不完的事务,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人生就是如此,幸与不幸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既然我们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就是历史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就必须尽心尽力,为国为民。”古秋实的话很沉重,“每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身上的担子是轻是重,都要有一颗负责的心,都要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

夏想也为自己泡了一杯茶,茶很淡,淡,却回味悠远。或许越是清淡的事物,才越能在心中留下怀念。

“古书记说得是,所以我认为,在齐省一任上,我做了一些事情,虽然不够好,但也尽心了,现在召开的两会,如果能圆满地召开,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也会让我觉得,齐省一任,我没有辜负党中央的信任,没有辜负齐省人民的厚爱。”夏想借题发挥,第一个回合就将话题落到了齐省最后一件事情之上。

古秋实只是一笑,似乎并不关心他是现在离开齐省,还是两会之后,却直接提到了陈风:“陈风入局的事情,前一段时间小范围讨论了一下,我原则上是赞成的态度,当然,反对的声音有很多,就连吴部长的态度也比较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