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事泄(第2/3页)

“其实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强,事实只有两万人。其它的是一些水手,另外两万是招募的土著。我这支力量也没别的意图,就是保护海贸航线,开拓一些殖民据点,在那里修建港口,给往来商船补给什么的,完全是商业行为。”

马周却是忧心忡忡,“文远啊,我感觉你如今越来越在玩火,这可是很危险的。”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有没有点逼数,难道自己心里不知道。

这可谓是李超最后的一个保障,他不会轻易放弃的。

“文远,我有时都看不透你了。”

“老马,你只要知道,我这人公大于私,我是为了大唐,为了华夏,为了后世子孙。”

钦州港虽不是李家的封地,但这座繁华的港城,确确实实属于李家。

城里城郊的地皮,基本上都在李家手上。城里修的那些商铺、住宅,也基本上都是李家出租的,城里那些有名的大商行,也全是李家的。

李家的钱庄,为钦州的商人,还有那些船商们,提供了大笔的周转资金。李家的船队,更是承载了港口七成以上的货物运输。

可以说,这座港城就是姓李。

李超来了,无数的商人们想来拜会。

这些一个个都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们,基本上都顶着议员头衔。有州议员,也有道议员,甚至还有中央议员。

但在李家的宅子外,依然要排着队。

要是能搭上李家的关系,那真是发了。哪怕是跟李超见面说上几句话,都够他们吹上一辈子。以后跟人谈生意,说一句赵王接见过我,都能为生意带来许多便利的。

李超结束与马周的谈话后,先见了钦州港自家的那些管事们。

李家如今虽然说人丁兴旺,但家族人口并不多,而且李超也并不喜欢用家族方式管理产业,他一直习惯用的是职业经理人团队的方式来管理。

李家产业全都是职业经理人,基本上,都有岗位干股,干的好了,甚至还能有资格认购股份。

不过李家对于这些经理人的要求也高,基本上每个职位都是有任期的,和朝廷的宰相们任期差不多,五年一届,最多连任两届。

李家既对经理们要求业绩,也同时要求职业操守。考核很严,监督也多。总之,能进入李家,待遇是丰厚的,但竞争的压力也大,有能力就上,没能力就要下。

平时薪水、分红多,但谁敢乱伸手,后果也是严重的。

李超倒是一脸春风和煦。

他甚至都不需要查账,产业这么大,靠他来查,那累死了也没效率,李家自有一个监督制度和审核班子。

他与大家谈笑风声,聊聊这边的天气之类的。

“各家分号发展的都很不错,我呢,也就提几点。商号发展利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我们李家的招牌。我们要营造出一个名声、品牌,让外人一提到李记,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良好的印象,而不是唯利是图。”

“我们还得承担一些公共责任,赚钱了也得回报社会。比如说,可以每年抽出一部份钱来,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山区等地,建立一些希望小学。为孤寡无依的老人,建立专门的养老院,为残疾人筹集一些最低保障金。逢年过去,为一些贫困家庭送些钱粮,遇到灾荒之时,主动捐款帮忙安置。甚至可以每年出些钱,修路铺桥,建立一些技工学校,为年轻人免费传授一些技术等等。”

“也可以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出钱举办一些庆典活动。搞一些娱乐比赛活动等,丰富下大家的生活嘛。”

“出钱组织一些免费体检,给大家检查下身体。”

……

对于李家这么庞大的商业帝国来说,一年只需要拿出一点点钱来,就足够办许多赢得大量好名声的活动了。

而且其实搞这些公益,并不是纯掏钱。在这个时代,品牌是很重要的,有了极好的口碑品牌,那么也能转化为很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