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鲜卑人的“上帝之鞭”(第2/7页)

北魏攻占河南的战争引起了刘宋王朝的宫廷政变。

刘裕有七个儿子,长子刘义符、次子刘义真、三子刘义隆、四子刘义康、五子刘义恭、六子刘义宣和小儿子刘义季。刘义符出生时正值刘裕讨伐桓玄功成名就,刘裕晚年无男,喜得贵子,兴奋之情可想而知,视若掌上明珠。少年刘义符有膂力,善骑射,解音律,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刘裕受禅,立他为皇太子,刘裕死后,名正言顺地继承帝位。

家天下的弊端在于不管你是否情愿,只要你出生皇族,皇冠就有可能落到你的头上,尤其嫡长子更是卸不掉千钧重的军国重担,没有任何选择余地。

如果让刘义符来到当今社会,必会成为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他喜欢演戏,皇宫成了演武场,鼓声震动宫禁。一排排商铺在皇宫华林园搭建起来,刘义符安排太监、宫女们装扮成商人和市民,吆三喝四,讨价还价做起买卖,日复一日,玩得开心热闹。

顾命大臣们看不下去,这个闹法,江山社稷怎么办?

当初刘裕给儿子挑选了四个顾命大臣,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中书令傅亮、护军将军檀道济。刘裕病危时暗中嘱咐刘义符留意辅臣们的动向:“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是此人。”又写下手诏:“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刘宋王朝以后七帝没有发生母后当权的事,然而叔侄兄弟争位,最终被权臣夺去天下非刘裕可以预测。

魏军入侵河南,刘义符不管不问,全凭大臣们做主。檀道济诸将救援不力,致使河南沦陷,执政大臣上表自责,请求处分。刘义符也不追究,早将父皇提防辅臣的嘱托抛到脑后,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有时候好心人不一定得到好报,顾命大臣们开始密谋除掉他另立新君。

刘义符的错不在于品德才学方面,错在他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材料。

顾命大臣们既然得到刘义符信任,为什么还要废他呢?

东晋以来,江南是门阀士族的天下,刘宋王朝却是由平民开创的国家。傅亮和檀道济是庶族。徐羡之虽非寒门,然祖上无显官,在桓楚时代只是个普通军官。京口建义后,靠与刘裕同事的关系,一路平步青云,做到司空、录尚书事,接替刘穆之成为宋朝的宰相,第一顾命大臣。

在高门望族看来,起自布衣的中才寒士骑在士族头上令人委实感到不舒服,一旦因为人主的荒诞导致晋朝复辟,他们执政地位能保得住吗?所以包括刘裕最不放心的谢晦在内的辅政班子对待这次废立事件竟出奇的步调一致。

废掉刘义符,谁来做皇帝呢?按理说轮到刘裕次子,聪睿敏捷、喜爱文学的庐陵王刘义真。可他性情轻浮,与高门士族过从甚密,和大文学家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等人都是挚友。性格疏放的刘义真曾经扬言说,如果自己是皇帝的话,一定任用二人做宰相。他们当权,辅政们搁哪儿?

徐羡之等人放弃刘义真,想立刘裕的三子刘义隆。刘裕喜欢从小历练诸子,四岁时刘义隆在参军刘粹辅佐下坐镇京口抵御卢循;十四岁那年,已经当过无数州的都督;宋朝建立,封宜都王、坐镇荆州。若非两个哥哥不争气,不会轮到他当皇帝。

既然选中刘义隆就得把刘义真搬开,几个顾命大臣串通一气,进宫说刘义真的坏话。刘义符不管是非,加上以前和二弟有过节,听凭执政大臣罗列罪状,把刘义真废为平民。

顾命大臣们加紧行动,担心力量不足,调手握淮南军权的檀道济进京,告诉他废立皇帝的计划。本来檀道济远在边关,事不关己,这一下非得表态不可。顾命大臣们晓以利害,檀道济抹不开面子,只得答应下来,上了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