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美国人如何用自由制度对抗个人主义[2](第2/4页)

由于一个人很难理解国家的命运和他个人的境遇之间存在何种联系,因此让一个人放弃自我去关心整个国家的命运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要修建一条公路通到他的家时,他立刻就会看到这种微小的公事与他个人的大私事之间的关系,而且他会很明显地发现,个人利益和全体利益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是比较紧密的。

这样一来,如果让公民们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小事而非大事上,他们反而会更加关心公共利益,并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实现公共利益。

如果你做出一些光明磊落的行为,人民可能会对你产生好感,但如果你想得到周围人的尊敬,你就必须坚持不懈做些小服务和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好事,并且养成习惯。这样一来,人们才会觉得你是克己奉公之人。

公民在享有地方性自由的时候,一般会比较注重与邻里和亲友之间的感情,而对于那些使人们相互隔离的东西,他们还会出于本能去抵制,不断地让人建立彼此帮助的习惯。

在美国,即使那些最富裕的公民也不想脱离群众,并不断接近群众,经常与他们交流,倾听群众的心声。他们知道,在民主制度下,在很多情况下,富人会需要穷人的协助。而在民主时代,要想得到穷人好感,最有效手段并非那些小恩小惠,而是对他们保持友好的态度。施予的恩惠越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就会变得更明显,这样一来,受惠者反而更加反感。但是,和蔼待人就不一样了,它会让人感到亲昵、友善、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并且令人难以抗拒。

实际上,富人是经过一段时间才领悟到这个真理的。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于这个真理他们往往并不认同,甚至在这场革命完成之后,他们也没有马上接受。虽然他们愿意为人民做些好事,但内心里其实还是想和人民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认为这样做就足够了,但是,他们的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就算他们为了帮助人民而让自己变得一贫如洗,也不会让人民觉得温暖。人民并非要求他们牺牲金钱,而是让他们舍弃自己的骄傲。[8]

可以说,在美国,人们的想象力全部都放在追求致富之路和满足公众需求上面了。无论在哪个地方,那些最有学识的居民都会不停地探索能促进本地区繁荣发展的新方法。他们一旦找到这种方法,就会立即把它和大家分享。[9]

当你考察美国当政者身上常见的缺点和弱点时,毫无疑问,你会对美国人民的日益繁荣感到吃惊。但是,如果你惊讶的是这种当政者居然能取得那么好的政绩时,你就判断失误了。[10]美国的民主制度能一直保持昌盛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官员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11]

美国人通常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并且也很乐于为同胞的福祉做贡献。如果你觉得他们的这种爱国情感并非出于真心,那就有失公允了。美国人不像其他国家的人,大部分行动都是受私人利益所支配。但在美国,私人利益并不是支配一个人的所有行动的全部动力。

应当指出,我曾多次看到美国人为公共事业做出巨大和真诚的牺牲,并且经常发现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基本都能忠实地相互帮助。

在美国,人们享有自由制度和充分的政治权力,这就使得每个人无时无刻并且在各个方面都能感到自己与社会之间是联系紧密的。而这种制度和权利也使他们经常感到,自己不但有义务去为同胞效力,其实这种义务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同时,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憎恨同胞,因为他们既不掌控他人,也不受控于他人,因此,他们往往具备同情心。他们最初是认为有必要为公益奉献自己的力量,后来则是完全出于本意。靠心计完成的行为后来变成了一种习性,努力为同胞谋福祉,一开始或许还带有某种目的,后来却变成了一种习惯和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