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恩师问罪(第2/3页)

唐毕尴尬地说道:“大人英明!”

张恪在地上走了两圈,想了想笑道:“唐大人,这些事情张某都会想办法解决,你就先拟一份屯田的方略出来,把大清堡的百姓,需要的物资,能开垦的田地都算清楚,有备无患。等到朝廷的正式任命下来,咱们就立刻大展拳脚!”

唐毕还不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也想着有一番作为。虽然屯田难度不小,可是张恪上有王化贞的支持,而且手下兵丁也极有战斗力。一百来颗鞑子脑袋可没法作假!

他还清楚的记得就在两天之前,从河湾村来了两驾马车,拉得满满的都是人头,王化贞亲自出城观看,锦义参将周雄和广宁游击孙得功围着马车啧啧称奇!

有人亲自验看,一共九十三颗鞑子人头,全都货真价实,童所无欺!

这么多鞑子的脑袋,别说区区的一座小堡,就算是大明出动几千的士兵也未必能砍得下来。

百姓们看到了人头全都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就连一直看不起张恪的孙得功都不得不收敛起狂傲的姿态。在军中还是拳头第一,有本事杀这么多鞑子,放在哪都要竖起大拇指!

王化贞就更别提多高兴了,有了这些人头,所有人的嘴巴都能堵上,谁也不敢攻讦他,甚至还要大肆的夸奖赞许。

难得的兴奋,王大人亲自敬了张恪三杯酒,然后对着大清堡上千口百姓许诺,要保举张恪出任大清堡备御之职。

随后王化贞带着人头兴冲冲的回到广宁,向朝廷报功。

大清堡的百姓也都知道是张恪救了他们,如今又成了他们的长官,黑压压的跪倒了一大片,磕头拜谢,那场面简直太壮观了!

唐毕敢说张恪在百姓心中的威望绝对是空前的,跟着这样一个年轻人,的确是前途光明。

唐毕笑道:“大人有命,卑职这就去准备,这些黄册上的东西都是虚应故事,与事实多有不符的地方,卑职准备仔细跑一遍,把家家户户的情况弄清楚。一个月之后给大人把方案拟出来。”

“好,唐大人办事果然细心!”

唐毕起身要走,突然又站住了。

“对了大人,卑职还有一件事情忘了和大人说。”

“什么事情?”

“是这样的,孙大人已经准备动身去义州了,他的宅子就空了下来。正好您的家也有些破旧了,不如就搬过去吧!”

张恪抬头看了看低矮的天棚,几乎要倒的土墙,的确应该换个家了!

“哈哈哈,替我谢谢孙大人的美意,只是按照朝廷的速度,要两个月任命才能下来,最快也是一个月。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我现在搬过去,难道让孙大人在外面喝西北风吗?”

“大人说的是,只是这里太简陋了,您荣升备御,过年了总要迎来送往,没有个体面的宅子不行啊!”

其实张恪到无所谓,不过一想老娘,还有小雪和妹妹卉儿,张恪就不忍她们再受苦了。

“这样吧,万百川不是死了吗,他的宅子给我买下来吧。”

唐毕顿时笑道:“万百川的宅子的确不错,他罪孽滔天,您能看上他的宅子是帮他赎罪,哪用得着买啊,卑职这就把万家的人轰走!”

“哈哈哈,不必如此,要不是当初万百川逼着我还债,说不定也没有张恪的今天。”

说着张恪从怀里掏出了一锭元宝,笑道:“这是二十两银子,也算是我和万家了了一桩事!”

万百川的宅子当然不止二十两,张恪不过是给他们一点活命钱,不至于饿死罢了!其实在唐毕看来,一人有罪祸及全家,根本不用给什么银子,不过张恪既然说了,他也只能照办。

送走了唐毕,第二天还在病中的万安亮就被赶出了家门,一辆破牛车,万家十几口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离开了大清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