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辽东第一商人(第2/3页)

“好,我送你们!”

王化贞亲自送张恪和洪敷敎出城,到了十里长亭的时候,王化贞故意压低速度,放洪敷敎先走。

张恪多机灵,立刻就知道王化贞有话说,他急忙靠了上去。

“永贞,说实话,我不看好你能救出大哥。”

“大人,请您明示!”

“唉,三个月前,我也抓到了一批向建奴贩运粮食的商人,我把他们罪行都呈了上去,结果石沉大海,都被压下来。”

张恪吃惊地问道:“大人,这是为何?”

王化贞摇摇头,苦笑道:“辽东是九边之地,数百年来都是武人的天下,军权历来都是圣上乾纲独断,要处理查办辽东,也必须圣上点头,内阁才敢行动,如今圣上……唉,不说也罢!”

张恪当然明白不管是不朝也好,还是静摄也好,总之万历不勤快,转过年就是万历四十八年,这位老皇帝的生命连一年都不到了,他多半是没有精力处理事情。张恪一想到这里,脸色瞬间就白了。

王化贞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永贞,你是聪明人,不要我多说。救人两条,一是真凭实据,二是要能上达天听!”

说到这里,王化贞压低了声音,说道:“如果是别人,本官绝不会帮忙,不过永贞你不同,洪公公还有十三太保和你说过什么,本官没兴趣知道。我只告诉你一句,必须走内廷的路子,想办法让圣上过问,你大哥就有活路了!”

说白了就是要靠太监啊!

难怪王化贞要单独和张恪说呢,洪敷敎对宦官可是厌恶透顶,要知道张恪和太监来往,只怕老先生立刻爆发。在他看来那叫生死事小失节事大,不过张恪却是救命要紧,哪怕和魔鬼交易他都不会皱眉头。

从这点来说,其实王化贞和张恪都是实用主义的。

“多谢大人指点,晚生告辞了!”

离开了广宁,张恪他们一行人加紧赶路,顶风冒雪走出了三天。杨龙一直在前面带路,连续骑马,他两条腿根都磨烂了,不过还是咬牙撑着。

“二爷,再有一天多就能到沈阳了!”

张恪看了看大家全都疲惫不堪,尤其是洪敷敎上了年纪,坐在了马车上骨头都要颠散了。

“先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让大家喘口气,吃点东西。”

张恪说着跳下了马,亲自把洪敷敎搀扶下来,正好路边有个荒弃的土地庙,张恪扶着老师到了大殿坐下。

“恩师,天太冷了,昨天带的水囊都冻了,今天只好带着烧酒,您先喝两口吧!”

洪敷敎接过了皮囊,张开大口咕嘟咕嘟的喝了起来。在一旁的张恪都看傻了,老师什么时候有这么好的酒量?

烧酒入肚,一股热气涌上来,洪敷敎脸色发红。

“痛快,痛快!永贞,你是不是以为我不会喝酒啊,告诉你,为师小时候家里就是开烧锅的,天天不喝二斤酒浑身就不舒服。后来啊,为师第一次考秀才的时候,就因为贪酒,误了考试,从此之后,为师就滴酒不沾,算起来有十几年了。”

张恪一听竟然还有这个缘由,笑道:“恩师好毅力,弟子佩服!”

正在说话之间,只听外面人喊马嘶,远远的来了一支商队。看样子足有一两百人之多,朝着小庙赶了过来。

洪敷敎和张恪全都起身,向外面看去。

“是他们!”

张恪急忙回头,正好看到了杨龙咬牙切齿,双眼冒火地盯着商队。

“杨兄弟,怎么回事?”张恪吃惊的问道。

“二爷,就是他们,就是他们,那张金字小旗,我死也不会看错!”

张恪问道:“你是说大哥扣押的商队就有金色小旗?”

“没错,二爷,他们准保是陷害大哥的那伙人,赶快把他们抓起来,严刑逼供!”

乔福在一旁也听到了杨龙的话,他伸手就抽出了背后的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