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东林噩梦(第2/3页)

提起此事,周嘉谟当时就是吏部尚书,参与其中,深知张恪的本事。

“文言说的不错,张恪此子年纪不大,可是有韬略,会打仗。两次硕托都是他抓的,我看他应该是知道晋商帮了硕托。然后他把消息告诉了老方,方从哲才借机下手。”

几个人商量多时,把事情推测了大概。当然了,他们还是不相信张恪就是幕后黑手。

韩爌气得一拍桌子,叹道:“说到底还是杨涟糊涂,他不上奏折,只当是苍蝇叫几声。可是他一上奏折,不查都不行了!”

汪文言说道:“阁老,杨大人的奏折能不能给压下去啊?”

几个人看了看,摇摇头。

“不行,杨涟是钦差,他的折子和魏忠贤等人的都在一起,没人敢淹了,此时应该到了司礼监,说不定晚上皇上就能看到。”

司礼监?

左光斗急忙建议道:“可不可以让王公公帮忙,把折子暂时压下去。那帮老西儿手眼通天,他们肯定会湮灭证据,什么都查不到的!”

“不!”

韩爌摇摇头,苦笑道:“王安虽然是咱们的人,又深得圣上信任,可是别忘了司礼监还有张晔呢!那家伙就是从辽东出来的,听说他能进司礼监还和献上了一块狗头金有关。”

汪文言知道的事情最多,急忙说道:“没错,那块狗头金有一百六七十斤,是张恪发现的!”

“又是他!”几个人面面相觑,都有一种深深的挫败。

其实他们本来有机会和张恪成为朋友的,就算是这次也是一样,如果不派杨涟去广宁,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可是到了现在,不拼怕是不行了。

赵南星经验更丰富,他说道:“刘阁老,韩阁老,奏折是挡不了的。老夫以为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拖!”

“今天是腊月二十,就算是明后天朝臣上奏发难,朝廷再派人去山西抓人,也差不多要到年根。正月十五之前,官府不拿人,债主不讨债。如此一算,就能有小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到时候证据都湮灭了,再拿出来几个商人顶缸,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

“部堂高见!”

左光斗笑道:“只要过了年,老首辅叶向高大人。参奏过张居正的邹元标邹大人全都能回京,也就不用怕方从哲了。”

左光斗得意洋洋地说着,丝毫没有注意到刘一璟眼中的不快。

大家商量差不多了,刘一璟突然说道:“文言,你和张恪有过一面之缘,你最好去辽东一趟,和他谈谈。要是他愿意站在我们一边,荣华富贵,前程似锦。”

“卑职明白!”

……

东林党的人完全低估了事态的严重。杨涟的奏折在有心人的散播之下,甚至没等小皇帝看到,内容已经天下皆知。

和东林有仇的浙党、齐党、宣党,甚至连损失惨重的楚党。全都一起上折子。齐党的首领亓诗教是方从哲的学生,他第一个开炮。

煞有介事地说硕托能从京城诏狱逃走,那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全都被买通了。试想俘虏能救走,说不定今天朝堂的议论,过不了几天就摆在了老奴的面前。

也难怪大明空有无数勇士。靡费千万军资,还在辽东连战连败。辽东之败,没有败在战场上,而是败在了京城!

如果不彻底清查,严惩罪魁祸首,大明江山早晚有一天会被卖了!

这份奏折的威力太大了,这两年大明的军民百姓都因为辽东的战事抬不起头。亓诗教给大家找到了一个发泄的出口,后面自然应者如云。

一天的时间,如同雪片一样的奏折已经堆满了通政司。

更加要命的是其中还有不少东林党的后辈言官。他们不知道情况,听说杨涟这位偶像上书,他们全都紧紧跟随。

等到刘一璟他们约束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大势形成,非是人力能抵挡。就连京城的百姓都在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