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新兴势力(第2/5页)

如果连工人都不想做,还可以在无人区分到土地,充当牧场主和农场主,只要耕种十年,土地就归他们所有。

所有老兵弄清楚了张恪的安排之后,几乎无人不落泪,这帮哪怕刀斧加身都不会皱眉的汉子,全都哭得稀里哗啦。

他们终于明白了,王爷心里记着大家伙,想着大家伙,只要有王爷在,就不会让大家吃亏。

很快老兵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各自不同的职业,接受不同的培训。不光是要让他们掌握技能,还要让大家适应从军人变成平民的过程,避免承受不住强烈的落差。毕竟就算在后世,很多退伍士兵也是大问题。

正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就算老兵之中,也有一些不安分的,卫学彦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张恪的安排他感动的五体投地,只是心里隐隐有个声音告诉他,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琢磨,卫学彦和一些老兵越来越关注所谓的通识课程。

在这些课程里面,有天文历法,有海外风物,有各地的民情,还讲解大航海的知识,介绍西方各国的情况,不时有传教士过来,讲述他们漂洋过海的经历。

瞬间卫学彦就被迷住了,他第一次知道大明只是世界的一个角落,第一次知道茫茫的海洋有无数的商机,西洋人已经走在了东方的前面,他们成为了海上的征服者……

此时此刻,卫学彦终于明白了他要做的事情。

没等培训结束,卫学彦就把通过军工得来的田地卖掉,又从家里借了二百两银子,然后在义州采购了一批刀剑,搭乘一艘商船,前往了朝鲜。

张恪对于普通刀剑,长枪,弓箭一类的武器并不禁止,百姓可以随意佩戴,一些猎户,甚至靠近草原的住户是可以购买火绳枪的,此举也是为了提高民众的尚武精神。

卫学彦带着第一批武器。到了朝鲜,出乎他的预料,朝鲜对这些格外推崇。

大量的文武官员,甚至是读书的士子都来购买。

原因很简单,他们知道义州兵消灭了穷凶极恶的建奴,已经把义州兵当成了天兵天将,天兵天将用的神兵利器,哪能不受推崇。就算是随身佩戴也是好的。

第一次贸易就迎来了出乎预料的成功,卫学彦足足赚了三千两银子,甚至比起老爹几年辛苦积攒的家底儿还要多好几倍!

他倍受鼓舞。从此之后,穿梭在朝鲜和倭国之间,大肆买卖武器,从最初的冷兵器,发展到了后来,甚至出售火绳枪,还有一些火炮。

难道他不担心这么干会产生资敌的效果,会被请去喝茶吗?卫学彦一点不担心,事实上他们进行的军火贸易后面都是义州兵在支持。

若是不然。他们也没法弄到那么多火器。

大肆进行军火贸易,其实是张恪吸取后世经验的措施。

有人担心把武器卖出去,就会被别人偷学技术。不过张恪清楚,只要有心。就算封锁也没有什么作用。

相反,把一些落后的武器抛售出去,换来丰厚的利润,就能够滋养军工系统。生产出技术更先进的武器。

而且军火贸易还能左右一国的局势,操控势力的消长,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最要紧的一点。张恪拥有自信,就算让周边的国家学,他们也仅能得到一点皮毛,根本构不成威胁。

没有几年的时间,卫学彦不光积攒了上百万两的家产,而且还成了不少达官显贵争相巴结的对象。从朝鲜到倭国,还有草原部落,甚至他都把生意做到了林丹汗的头上。

随着流寇势力越来越大,他们也成为了卫学彦的大客户。

几次流寇抢劫了城池之后,把府库的银子搬出来,一半发给了手下人,一半送到了卫学彦的手里。

想要武器吗,想要粮食吗,想要情报吗,只要有银子,没有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