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帝王莽(第8/10页)

先是将自己的侯爵晋升为公爵,称安汉公。

再将女儿许配平帝为皇后,自己借机再称宰衡,位在诸侯王之上。

再加九锡。

此时,平帝已经十四岁,正是叛逆期的少年,对王莽大权独揽很是不平,虽然王莽还算够意思,把宝贝女儿嫁给他当老婆,可他毕竟只有十四岁,有老婆也不懂得怎么用,因此并不领情,他只知道王莽幽禁他的母亲,杀尽他的母党,同时也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权力,于是私底下时常向内侍们抱怨,扬言一旦日后亲政,必然报复。消息传到王莽耳中,王莽一不做,二不休,女婿也不要了,干脆将平帝用鸩酒毒杀。群臣们慑于王莽威势,虽然觉得平帝之死其事可疑,但毕竟查无实据,于是也只能报以叹息而已。

平帝一死,汉元帝这一支就绝了后,新任皇帝只能在汉宣帝的后裔中挑选。王莽挑来挑去,最后相中了广戚侯的儿子——年仅两岁的刘婴。两岁的孩子,大小便尚且不能自理,遑论临朝听政,于是乎,王莽顺理成章地搬出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来个照葫芦画瓢,立刘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自己则居摄践祚,服天子韨冕,称假皇帝,拥有天子的所有权力,享受天子的所有待遇。可怜的刘婴,虽然名为皇太子,却终年被王莽关在黑屋子当中,能够接近他的只有喂养他的乳母,但是就连乳母,也被禁止和刘婴说话,更别说给他爱和教育了,以至于刘婴长大之后,几乎如同白痴,连鸡鸭猪狗也不认识。

尽管王莽一再对外宣称,天下是我的,也是刘婴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刘婴的,等到刘婴长大成人,我马上告老还乡,把天下让还给刘婴。然而这话已经没有人相信。王莽称帝之心,已是路人皆知,于是神州内外,各种劝进的符命有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

先是武功县有人淘井淘出一块白石,上圆下方,上面有丹书之文:“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很快临淄县又有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天公使者告诉他说:“假皇帝当为真皇帝。如若不信,明早屋外会有新井。”第二天早上醒来一看,屋外果然有新井,而且深达百尺。接着又有巴郡石牛,扶风雍石,都是石头上刻字,督促王莽称帝。再接着就是前文提到过的哀章,伪造铜匮图书,佯装是汉高祖刘邦显灵,将江山主动转让给王莽。

天意不可违,王莽于是召集百官,出示符命,又当众握着刘婴的手,泪如泉涌,动情说道:当年周公摄政,终于盼到成王长大继位,我也想和周公一样,等你长大之后,还天下于你,无奈皇天威命,咄咄相逼,催促我受命自立,呜呼,这何尝是我的本意。说完,哀叹良久,殿内百官,闻言无不感动。

王莽登基而上,南面就座,侍者牵刘婴下殿,向王莽跪拜称臣。这一坐一跪之间,西汉王朝寿终正寝,王莽的新朝从此诞生。

这一天,为公元第九年正月初一。

No.6:粮食与理想

千百年来,王莽留给人们的印象,基本上是一个大坏蛋、大奸臣,京剧舞台上的王莽,也永远只有唱白脸的命。传统史家对于王莽的攻击,火力首先集中在他谋朝篡位,得国不正。在这一点上,王莽无疑觉得自己特冤枉,古往今来那么多开国帝王,都可以说是或直接或间接的谋朝篡位者,为什么偏只揪住我不放?再说了,在开国帝王中间,有几个是我这样满腹经纶的读书人?王莽越说越气愤,又拉住同病相怜的孟德公,求援似的问道:操,我们这读书人的事,能叫篡吗?

近世以来,皇帝早已不坐朝廷,少了忠君这顶大帽子,对于王莽的评价方才渐趋积极,这其中,尤以吕思勉先生挺莽哥最力:“王莽为有大志之人,欲行其所怀抱,势不能不得政权,欲得政权,势不能无替刘氏;欲替刘氏,则排摈外戚,诛鉏异己,皆势不能免,此不能以小儒君臣之义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