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盗国之路(第4/10页)

王太后眼睛都直了,瞪着王舜,半天说不出话来。

所谓博弈,那是要靠实力的。在绝对实力面前,强者把荒谬当真理,弱者也无法扭转局势。想当年,赵高在秦朝一手遮天,为了拭探他的实力,竟然还发明了一个史无前列的指鹿为马的故事。今天,汉朝天下基本都是王莽的人,他就是说天意要让他当皇帝,您王太后又能怎么办?

王太后终于明白了,王莽就是想当皇帝,王舜今天就是来逼宫的,让她这个老太婆承认这个不可逆转的结局。

王舜看王太后不语,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这时,他接着说道:“太后您别紧张,安汉公的野心还没到当皇帝那程度,他不过是想谋个摄政名义,仅此而已。”

摄政,通俗地说就是代理皇帝权力。再进一步地说,就是要王太后退休,彻底把汉朝拱手让给王莽打理。

原来,王莽是看我老了,不行了,想赶我走了。既然他要赶我走,我还能赖在那听政临朝的位上吗?

王太后沉默良久,才缓缓地对王舜说:“王莽想摄政,那就让给他吧!”

王莽就知道,王太后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时,主管部门把刘病已所有的玄孙都如实报上来了,总共有二十三人。王莽很满意这张名单,因为这二十三人,全都是婴儿。无论选谁,都无所谓了。

王莽把名单交给王太后。王太后下诏,说:“新皇帝人选都还小,不能理政。安汉公王莽,辅政已有三世,经验丰富,所以让他辅政,大家都放心。”

公元6年,正月。王莽在长安南郊举行仪式,正式行使“假皇帝”权力。三月一日,王莽宣布,刘病已的玄孙刘婴为皇太子。

请注意,刘婴只是皇太子,而不是皇帝。所谓王莽之心路人皆知。长眼睛的都看出来了,王莽并非只想像向外宣称的那样学习周公辅佐周成王。

他的下一步动作,肯定就是废掉刘婴,自立为真皇帝。

王莽是很重视民意的,如果他想当真皇帝,那要看汉朝人民同不同意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很快的,汉朝人就纷纷站出来,准备跟王莽撕破脸皮干到底了。

首先站起来的,是刘氏宗室。安众侯刘崇跟封国宰相张绍密议,王莽最终是要夺刘氏政权的,但是凭借他们的力量是无法扳倒王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造反。而且他们很乐观的估计,天下哑然失语,是因为没有人当出头鸟。只要有人一反,天下肯定就会响应。

事实上,刘崇的想法是对的,但是路子没对。造反不仅是点火就完事,还要搬柴,柴多了火才会旺。但是,刘崇没出去找人,头脑一发热单枪匹马带着一百多号人去攻打宛县。结果,没过多久就被打败了。

刘崇失败后,有人很替他可惜。可惜的,不是他头脑发热,而是造反这等好事,怎么不将他喊上呢?

替刘崇惋惜的人,是东郡郡长翟义。你可以不知道翟义,但你不应该不知道丞相翟方进。翟方进是被刘骜逼死的,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儿子翟义做官。

翟义认为,王莽学周公是假的,想当皇帝才是真的。他之所以找了个婴儿来封太子,其实是探天下人口实。如果再没人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下一步,王莽肯定就要自立为帝了。为了国家社稷,死也要站出来拼一场。就算死了,也是一条永垂千古的好汉。

做人有想法是好的,还得有脑子。刘崇那条路,翟义是打死都不去走的。怎么走,要先把棋局布好。翟义认为,他捍卫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皇家刘氏的地盘。所以,他首先想到的是刘姓兄弟。

于是,他就派人出去活动。很快的,刘姓几个侯爵回话说,愿意结盟,反王莽。

东郡是大郡,都尉也是皇家刘氏的,叫刘宇。愿意报名一起群殴王莽的,还有严乡侯刘信及刘信弟弟武平侯刘璜。他们开了会,讨论完毕,决定九月起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