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之死九(第2/3页)

苏秦嘴巴硬,明明自己要死了,却不肯屈尊喊“救命”俩字,而是将了燕昭王一军,说自己死了则对燕国安全不利,看他救不救。苏秦最后说:“如今赵人扣留了我,他们倘若另派别人前去齐国联络感情,导致齐赵循善,势必害燕。我本人被扣留赵国,势必被作成鱼肉下厨房。”微微有点求救的意思。说到这里,嘎然而止。

苏秦对于他的特派员(就是负责传递书信的联络员——盛庆),还表达了逃跑的意思:如果得不到营救,自己只好设法逃离赵国,这是最后一招了。

这封信送出去,燕昭王却没有什么反应,完全不理会苏秦的处境安危。他的回复只是:“不许逃离赵国,否则不利于燕国,且我忧之。” 大约燕昭王觉得,苏秦是燕国的相国,从赵国不辞而逃,会损害燕赵关系。他只忧虑于燕国,而不忧苏秦。

苏秦非常伤感,在接下来给燕昭王的第二封信里,吐露了自己的愤懑:“智能免国,未能免身。”这是自嘲也是对燕昭王的委婉的谴责,你只想着国家利益,不管我的“人权”啦。在后面第三封信里,苏秦还哀叹道:“死亦大物也,不快于心而死,臣甚难之。”都是牢骚。

在第二封信里,苏秦还透露了赵国这边的最新形式:齐国派来使臣,许诺攻破宋国后,送给李兑另一块封地——蒙邑(河南商丘附近,也是宋国的地方)。这等于是齐泯王在继续拉拢李兑,以稳住以赵国为首的三晋,避免齐国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这是齐赵循善的举动。如果齐赵按照这个势头进一步“循善”下去,燕国就更危险了。苏秦在信中还说,他在严密拘禁下(没有计较燕昭王对自己的绝情寡义),而是冒着风险,尝试着去见齐国使臣,试图说服他不要给李兑送封邑来。但是由于这一封信在“马王堆汉墓”里被历史的力量所侵削,好几十个汉字脱落了。苏秦是否说服了赵使,无从读知。但这一新的情况,使燕昭王意识到,倘若齐国真把蒙邑送给了李兑,齐、赵必将更加紧密结合,而燕国攻齐复仇的计划就会破产。燕昭王极为担忧,为此很需要苏秦到齐国去活动,阻止齐人落实给李兑的封邑。燕昭王这才开始同意为苏秦设法脱离赵国虎口了。

苏秦在这封信的末尾,也一再声明自己的危险:“臣甚患赵之不出臣也。”苏秦,甚至点名要求燕昭王派某某两位使臣,前来赵国搭救自己。看来苏秦确实急了,开始叫唤上了(没有第一封信那么镇静,故意不提搭救的事)。

燕昭王这回没再拖延,派出苏秦点名要的两位使臣“田伐、使孙”,跑到赵国,向赵国当局拘留苏秦的行为提出严重抗议,说:“你们扣留寡人的臣子苏秦,犹如免寡人之冠也!”在当时,有身份的人要戴冠——冠不是帽子,冠没有帽子的防风护发作用,它只是个奇形怪状的长条条,插在脑袋顶上,是区别身份的标志,类似选美小姐戴的钻石冠,是荣誉。免冠表示谢罪。你们免寡人之冠,岂不是揪寡人的头发,蹬寡人的鼻子和大脸。

在苏秦接下来的第三封信里,透出一点灿烂的阳光:“您派来的两个使臣,甚善。现在李兑、韩徐为对臣的态度逐渐转好,甚至露了点口风,答应我可以离开赵国。”但是这缕阳光很快又被另一片乌云掩盖,“齐泯王得知我被困于赵的消息,对赵国的行径表示勃然大怒。他特意派来使臣叱责李兑。还威胁李兑,假如李兑不释放我,他就跟秦国结好,夹攻赵国,(齐泯王是个讲义气的糊涂人啊!)李兑听了,也勃然大怒。派人质问我,问我是不是偷着又唆使齐泯王背赵结秦了。我答以‘I don’t know’。李兑气得没法。总之,齐泯王前来骂街,意思是想救我,结果好心却办了坏事:齐赵互相憎恶,李兑归罪于我,以为是我阴谋挑拨的。我恐怕再拖下去,前景甚为可怕,我将没救了。请您派人反复言说,必毋使我久留于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