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 第三章 高手过招(第3/6页)

也许除了一个人,满桂。满桂这个人性格比较冲动,人品其实也还不错,他跟袁崇焕的关系非常微妙。在宁远之战时,有一件事满桂对袁崇焕非常不满,这件事的起因是一个叫赵率教的人。

赵率教是河北蓟阳人,跟满桂一样都是非常不错的将领,袁崇焕很欣赏这个人。宁远之战时,赵率教驻守前屯,和敌人打得正激烈的时候,满桂忽然派人请求赵率教支援,赵率教没理他。为啥?很简单,你兵力吃紧,我这里更紧啊!

仗打完之后,满桂心里老是惦记着这事,气势汹汹地要赵率教给一个说法。于是,袁崇焕出场了,袁崇焕的意思是两位都是国家栋梁,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斤斤计较。满桂是火暴脾气,认为袁崇焕偏袒赵率教,对袁崇焕很不服。

袁崇焕刚来的时候,满桂是宁远总兵,袁崇焕不过是宁前道。论官职,满桂比袁崇焕要高,不过明朝讲究以文制武,所以袁崇焕实际地位比满桂要高。这满桂心里肯定是有点儿别扭的。

宁远之战后,满桂升到右都督,袁崇焕升到兵部右侍郎兼辽东巡抚,官职依然不如满桂,可实际地位还是比满桂高。满桂不高兴的时候,就奚落袁崇焕是个书生,袁崇焕凛然地说:“你道本道是个书生,本道却是将首。”

后来因为两人不断掐架,朝廷便让满桂镇守山海关,袁崇焕镇守宁远和锦州。袁崇焕不打无准备之战,修好城墙后,他又检视弹药库和粮仓,发现一切都还充足。就等你了,皇太极。

然而,皇太极真正来的时候,袁崇焕还是感到一些慌乱。因为皇太极行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从出兵算起,五天的时间,皇太极的军队就包围了锦州。

非常荒唐的是,锦州城是没有正式守将的,袁崇焕还没有安排好,所以让赵率教在那里暂且管理几天。赵率教完全没有料到皇太极这么快就打了过来,看着城下黑压压的大军,赵率教暗叫倒霉。倒霉归倒霉,碰上了就跑不掉,只能想办法去应对。

赵率教毕竟是久经考验的将军,冷静下来后,就用绳子放下两个人,找皇太极谈判。皇太极糊涂了,我大军都已经来了,你才开始谈判。谈判也好,只要能投降,我是欢迎的。

皇太极于是给使者一封招降信,让他们带上去。之后,皇太极开始静静地等待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最是理想。但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一直等到晚上还没有任何信息。皇太极决定继续等,到了第二天,还是没有回信。皇太极感觉有点不太对,便走到高处瞭望,发现明军正在抢修工事。

不行,忽悠高手皇太极被人忽悠了。皇太极一声令下,打。

锦州城的兵力不到两万,皇太极的兵力是他的三倍多。应该说,锦州城没有理由攻不下来。皇太极纠集大军后,忽然下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命令:停止进攻。

皇太极的这个命令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也好理解,他忽然看到城楼黑洞洞的炮口,想起老爹怎么死的,一时间有些胆战心惊,心想即使攻下了锦州城,估计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皇太极派出使者谈判,希望城内守军弃明投金。赵率教懒得理他,皇太极又派出使者喊话,到第三次派出使者时,赵率教已经不耐烦了:“你还是个老大不,要打就快点打。”

皇太极叹气,这人不懂政治,只好硬碰硬了,大手一挥,兄弟们上啊!可惜,宁远之役给了八旗军重大心理创伤,城楼上的大炮一发射,大家就人心惶惶。大家攻了几次,没敢玩命,就后退了。后来,任凭皇太极叫骂,大家都不敢往前冲了。

皇太极是个仁君,总不至于把自己这些胆小的士兵全部都砍死。只好又坐下来写招降书,让人送到城门口,结果人还没走到城门口,就被人射死了。皇太极又写了一封,让人送,结果无人敢送。事情到了这一步,皇太极只好让人把招降信射进城内,早这么想的话,就少丢一条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