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还原十全武功真相(第8/15页)

结果,还没有叛逃迹象的和硕特汗沙克都尔曼济及其下属首先成了清军刀下之鬼。

沙克都尔曼济部下有七八千人,本来已经奉旨暂住西路军军营巴里坤,打算明年再迁回故地。没想到准噶尔和喀尔喀叛乱成风后,乾隆已是草木皆兵,密示西路军大将雅尔哈善,如果发现沙克都尔曼济有可疑的地方,可以乘其不备,全部捕杀。

十二月十六日,这天大雪纷飞,气候寒冷。雅尔哈善不知道从哪里获知沙克都尔曼济跟已经叛乱的扎那噶尔布通气的消息,雅尔哈善认为,沙克都尔曼济叛乱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遂于当天晚上带兵来到沙克都尔曼济的牧场,后者对他进行了热情的接待,好酒好肉招待雅尔哈善等人。没想到,雅尔哈善吃饱喝足以后,半夜起来一刀把沙克都尔曼济解决了,还杀了他部落里四千人,余者全部俘虏。

乾隆认为雅尔哈善办得好,授予他内大臣头衔,给他封一等伯。但是根据礼亲王昭梿的记载,事情真相却不是这样的,雅尔哈善之所以捕杀沙克都尔曼,一方面是为了邀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饷,立功后可以向乾隆伸手要钱。据昭梿记载,雅尔哈善回来后,祭奠祖庙时说了这样的话:“李广因为杀降没有封侯,最后失道自刎,现在我的罪过比李广还要重,反被封为一等伯,连祖宗都不吃我的贡品!”

后来,雅尔哈善果然因为贻误战机被乾隆杀了,正印了那句话,杀降不祥。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乾隆任命亲王成衮扎布为定边将军,车布登扎布为左副将军,兆惠为右副将军。在出征前,乾隆下了一道非常阴险的命令,凡是厄鲁特投诚的人,立即将他们头领解送到京师,其他人等也要迁到内地。乾隆说,等我军到达了巴里坤,就可以对这些投降的人分别处理,所谓分别处理,无非就是杀掉成年男子,然后将女人和小孩赏给有功的官兵。

厄鲁特祸不单行,清军还没有来,他们就自相残杀,再加上瘟疫流行,死伤一大片。所以清军来了以后,厄鲁特没有进行有效的抵抗,清军很快就收复了伊犁等地。

随后,清军进击准噶尔,俘获了阿睦尔撒纳的侄子达什车凌。阿睦尔撒纳虽然当上了准噶尔的大台吉,但是面对清军的强大攻势,他显得不堪一击,连抵抗的意志都没有,策马奔腾,带着二十人仓皇逃向哈萨克。清军深入哈萨克境内,搜捕祸首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迅速从一个叛徒首领沦为逃犯,地位一落千丈,他还以为自己在哈萨克可以混得开。没想到哈萨克大汗阿布赉表面欢迎他,说希望咱哥俩明天好好喝一顿,暗地里让人把阿睦尔撒纳的马匹放走,准备擒拿他。幸好,阿睦尔撒纳警觉,及时带着家人逃走。

阿睦尔撒纳一路逃到俄国,请求加入俄国国籍,享受政治保护待遇。接着就是一连串的外交纠纷,乾隆引用《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要求俄方归还犯人。就在两国关系骤然紧张之时,忽然传来阿睦尔撒纳病逝的消息。

乾隆派喀尔喀亲王桑斋多尔济去恰克图验尸,要求他把阿睦尔撒纳的尸体运回来。桑斋多尔济派人到恰克图验尸,发现阿睦尔撒纳的尸体保存完好,确认就是他。但是俄国却拒绝归还他的尸体,乾隆认为,既然已验明尸体,不运回也罢。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乾隆正式宣布准噶尔内乱已平定。如果我们给乾隆的这两次武功打分的话,我觉得应该有八分,及格了。平定准噶尔,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大业,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这本是史无前例的好事,为什么只打八分,而不是十分呢?因为在这次征讨过程中,杀了太多的人,其中有很多是无辜的人民,也有一些是已经投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