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昙花一现的变法(第3/5页)

做一个有实权的皇帝就是爽,四天后,光绪罢免了对新政说三道四的礼部官员。要知道,慈禧在此之前叮嘱过光绪,二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必须由自己裁决。听说光绪敢私自罢免二品以上官员,慈禧很愤怒,光绪心里开始感到害怕。

慈禧决定给光绪一点颜色看看,慈禧首先免去帝师翁同龢军机大臣和内阁大臣的职务,让荣禄取代翁同龢。这一招非常阴狠,翁同龢是帝党的核心人物,罢免翁同龢等于是给光绪来个釜底抽薪。

慈禧此举给光绪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震慑,他很担心慈禧接下来会搞掉自己。光绪紧急召见谭嗣同,让他将自己的困境转告康有为,让康有为出谋划策。康有为对光绪很是忠心,听说皇帝的困境,立即想办法,最后想出了四个主意:一、学习日本的明治天皇,皇帝应该在全国选一些忠心耿耿的勇士,由皇帝亲自统领,这些勇士既可以保护皇帝,在非常时期又能成为先发制人的武器;二、改戊戌年为维新元年,以此彰显朝廷变法之决心;三、减掉头发,更改服饰,以此动摇守旧派的心志;四、以巡幸的名义先到上海避避风头,防止慈禧出手。

这四条主意完全是一个书生的馊主意,根本是纸上谈兵,没有可行性。

眼看康有为也不能想出什么良策,光绪心情一天比一天焦躁,他仿佛预感到变法会流产,而自己也将失败。这段时间,光绪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当时一个外国人这样描述光绪:“大清国皇帝陛下的容貌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衰老许多,额部凹陷,脸色发黄。他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悲伤的、疲惫的和带有孩子气的笑容。当他咧开双唇时,嘴里露出的是参差不齐的长长的黄牙齿,两侧脸颊上都出现了深深的凹坑。他的表情并非缺乏同情心,不过更多表现出的是麻木不仁。从他的容貌上看,我们看不到一点生趣。事实上,光绪皇帝给我的印象是:克制、冷漠、无趣、缺乏精力、疲惫不堪,整个人就像是半死不活的样子……好像生活对他来说已成为一种负担,这样的人必定在走下坡路。”

其实,在当时这种激进的变法确实让许多人感到困惑,连一向支持维新的袁世凯也觉得不妥。新政像雪花一样分发到各地,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而且各地官员基本都是传统的守旧派,对西方那一套根本一窍不通。官员们不懂新法,要让他们执行可以想象有多困难。

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官员的思想,他说:“现在时事变幻莫测,一些思想离奇古怪,给人感觉像做梦一样,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是我年老昏聩吧,不懂其中的奥秘……”

百日维新这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光绪先后发布了一百八十多条新令,可见他心情之急迫。但欲速则不达,越急迫越办不好事情。

八月,京城里到处流传着谣言,说慈禧准备十月份带着光绪去天津阅兵,并在阅兵的途中趁机发动政变,废掉光绪。光绪听到这个谣言,更加恐惧。

此时的光绪彻底乱了方寸,连他的心腹大臣都不知道他想干吗,他们经常看到光绪莫名发火,有时又一个人偷偷地哭泣。在变法最紧要的关头,光绪急命康有为离开北京。光绪知道现在非常危险,在他心里,康有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变法很有可能流产,但只要康有为活着,将来或许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接着,光绪又紧急召见袁世凯,说实话,在心理上,袁世凯是同情和支持光绪的。但光绪在这个敏感时期召见自己,他已料到事情非同小可,如果被慈禧知道了,可是大事。

光绪见了袁世凯后,也没有说套话,问他:“你的兵练得怎么样?”

袁世凯毕恭毕敬地回答:“士兵们已操练很久了,如果有战事,他们一定可以为皇上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