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这一年皇帝和太后先后离去(第4/5页)

其实,这时候如果慈禧不做决定的话,各方势力都会蠢蠢欲动。当时幻想最大的是恭亲王溥伟,他是恭亲王奕的孙子,从他爷爷开始就在做皇帝梦,好不容易又逮住一个机会,怎么肯放弃。甚至连奕劻父子都想做皇帝。

此时,京城里到处传言袁世凯打算废掉光绪,立自己的哥们载振为皇帝。听到这些流言,慈禧很担心,她最担心的是奕劻和袁世凯联手,到时朝中就无人是他们的对手。为了防止情况有变,11月7日,慈禧让奕劻去遵化为自己选择陵寝。其实,慈禧这招是调虎离山,将奕劻调离京城,才能确保政权顺利过渡。

调离奕劻后,慈禧又让铁良统领一镇的兵力镇守京城,倘若出现乱子,在第一时间弹压。

虽然慈禧心里已有算盘,但在接溥仪入宫之前她还是召见了张之洞、世续等重臣,询问他们立嗣的问题。张之洞等人实话实说,觉得应该立一个长君,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这些人心里都想,如果再立小孩子的话,恐怕又会出现太后垂帘听政的事。所以,大家一致主张立载沣。当时载沣已经二十五岁,已经担任军机大臣之职。

慈禧经过反复权衡后,决定立溥仪为储君,载沣为摄政王。载沣是光绪皇帝的异母弟弟。

11月14日,光绪驾崩。此时,慈禧的病情也越来越重,近乎弥留。慈禧不愧是女强人,在如此重病的情况下,依然打起精神召见载沣、奕劻(接班人确定后,奕劻便回来了)、张之洞、袁世凯等人进宫,正式宣布新皇帝的人选:溥仪当皇帝,继承大统,同时过继给同治和光绪。

临死前,慈禧对自己一生做出了总结:“我几次垂帘,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我贪恋权势,其实是情况逼得我不得不这么做。”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快死的人是不会撒谎的,但是慈禧的总结告诉我们,有些人就是要死了也不会改变撒谎的习惯。

慈禧还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忽然颁布了这样一道诏书:“以后不准再让妇人干政,后宫干政与本朝家法相违背,必须严格限制。同时也不要让太监干政,明末亡国的教训殷鉴不远。”

我们不要把慈禧这些话当真,她弄权了一辈子,最后还说这样的话,很典型的得了好处还卖乖。再说了,大清的气数也快完了,不会再有妇人有机会弄权了。

慈禧的生活习惯

慈禧是个很注重养生的人,衣食住行非常讲究。

慈禧的衣服由江南制造专门负责,成千上万,不可计数。有一次慈禧东巡,随身带了两千多件衣服,一次出行就带这么多衣服,可见这个女人之奢侈。如此挥霍民脂民膏,大清还有不亡的道理吗?

对于饮食,慈禧就更加讲究了。慈禧设立了一个专门为她做饭的御膳房,御膳房下面又设了五个局,分别为荤菜局、素菜局、饭局、点心局、挂炉局。

慈禧的御膳房规模庞大太监众多,很多厨师专门只做一两个菜,每一样菜、每一种食物都要做到相当可口。慈禧的口味非常刁,她一口就能吃出味道是否地道。有一次去清东陵,烧麦的刘师傅未能随行,便让另一个厨师代做。没想到慈禧尝了一口就勃然大怒,立即让去召刘师傅过来亲自做。

在慈禧的菜单上有四千多种菜,慈禧最爱吃的食物有:小窝头、饭卷子、油性炸糕、烧麦、黄色蛋糕、炸三角、荷叶粥、肉粥、绿豆粥、小米粥、薏仁米粥、果料粥、粳米粥、佛跳脚。

除了饮食挥霍之外,在养生方面慈禧还有一些特殊的习惯。

比如,她喜欢喝人乳,在慈禧看来,每天喝一点人乳,既可以美容又能养生。所以,慈禧有一批固定的乳母,慈禧从年轻时就有喝人乳的习惯。

此外,慈禧还特别喜欢吃鸭子,她最爱吃的有清炖肥鸭、清炖鸭舌、盐鸭掌、熏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