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载沣与袁世凯斗法(第3/4页)

载沣急欲振兴大清,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载沣任命的这些人不具备军事领导的才能。这些八旗子弟已经完全丧失了祖先们的尚武传统,这些人要想在军队中站稳脚跟是不可能的。

袁世凯回老家

1909年1月6日,袁世凯拖着沉重的身体,疲惫不堪地来到北京火车站。送行的人只有寥寥几个,跟袁世凯红透半边天时的情况完全不同。

送行的几人之中就有张之洞,张之洞虽然在政治上是袁世凯的对手,但两人多少也有惺惺相惜的感觉。看张之洞来送自己,袁世凯动容地说:“你就不担心会连累自己?”

张之洞苦笑说:“项城你走了之后,恐怕很快就轮到我了。”

袁世凯和张之洞、严修、杨度等人告别后便踏上了前往河南的列车,这是一辆绿皮火车,也就是最普通的那种。可见,袁世凯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

在火车上,袁世凯越想越心酸,觉得这个世道真的太炎凉了,以前自己得势时门槛都被人踏破,现在居然没几个人来送自己。

袁世凯想到自己的恩人翁同龢,翁同龢被贬谪时,朝中没有一个人敢为他说话,最后无限凄凉地还乡了。到了天津时,袁世凯听说他来了,也不敢见他,却给他写了一封信,上面还附了一张银票,让人送给翁同龢,当翁同龢看到袁世凯的书信,竟然当着来人的面哗哗流泪。

袁世凯跟家人的关系不是很好,他曾因为葬母之事得罪过家人,所以他到了河南境内后,并没有回项城老家。袁世凯究竟因何得罪了家人?事情是这样的,袁世凯生母刘氏去世的时候,他正在山东剿灭义和团。袁世凯曾提出想回家守丧,但遭到慈禧的拒绝。因此,他母亲的遗体一直没有得到正式的安葬。当上直隶总督后,袁世凯才有时间回家葬母。

袁世凯的母亲是庶出,根据当地的规矩,庶出的小妾不可以从正门出殡,也不能葬在祖坟的正穴中,更不可以跟丈夫合葬,合葬的位置是留给正妻的。

袁世凯常年在外奋斗,没有多少时间孝敬母亲,母亲死后,袁世凯非常伤心。现在家里人要用这种待遇葬自己的母亲,说什么他也不肯答应。他一定要母亲从正门出殡,还要葬在祖坟中,与自己的父亲合葬。全家人都不同意,认为袁世凯疯了。袁世凯无奈,居然跪在地上求主持葬礼的二哥袁世敦通融一下,但袁世敦丝毫也不通融。

袁世凯大怒,居然带着一帮军人过来,要强行给母亲从正门出殡,这么一来他把全家人都给得罪了。家人不同意他母亲葬在祖坟里,固执的袁世凯买了一块坟地,单独安葬母亲。

从此之后,袁世凯就与家人互相不往来。

袁世凯这次回河南,选择在彰德府北门外的洹上村落脚,彰德就是现在的安阳,洹上村是安阳的一个风景不错的村庄。村口有一条小河,人称洹水。

寄情山水,韬光养晦

一般说来,官场失意的都会选择寄情山水,自古以来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其实这不光是失意后的一种派遣,更是一种韬光养晦的做法,官场起起落落,总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洹上村风景宜人,天津有个大款在这里买了个别墅,这个别墅占地两百多亩,里面林荫葱翠,鸟语花香。袁世凯一看,这倒是个好地方,便出高价买下了这个别墅。袁世凯开口要买房子,这个商人就是不想卖也不行了。

袁世凯买下这个房子后,开始进行改装,他差点把这个庄园弄成碉堡,当地的地方官知道袁世凯是个大人物,所以特地派来了一支兵马保护袁世凯。

之后,袁世凯便过着不问世事光风霁月的生活。

袁世凯的别墅前有一个小池塘,里面长满了荷花,到了六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起来美极了。袁世凯还在院子里开辟了一个花园,里面种着各种奇花异草,他为这个花园取名为“养寿园”,还将花园里的楼阁题名为“养寿堂”,主楼旁边的侧楼题名为“谦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