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与世沉浮的皇帝(第2/11页)

溥仪问道:“如果我当了皇帝,那黎元洪那个大总统怎么办呢?”

事前,张勋曾经胁迫黎元洪放弃大总统之位,支持溥仪当皇帝,但遭到黎元洪的拒绝。此时,为了哄骗溥仪,张勋说:“黎元洪已经答应辞职了。”

溥仪按着陈宝琛的教导说:“既然这样,朕就准奏。”

第二天,溥仪再次当上大清的皇帝,溥仪当上皇帝后,幕后团队为他出台了九项改革措施:

一、大清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

二、皇室费用四百万两银子照旧;

三、皇亲贵族不得干预政事;

四、满汉一律平等;

五、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仍然有效;

六、废除民国发行的印花税和其他一些苛捐杂税;

七、废除民国法律,用宣统元年的法律;

八、禁止党派之争,赦免所有的政治犯;

九、剪不剪发,臣民可自行裁决。

七月一日,张勋让康有为起草复辟通电,下发全国各地,张勋还要求康有为历数民国弊政,让大家觉得复辟是深得民心。

复辟之后,京城里的百姓确实热闹了一阵,很多人家挂起了龙旗。看到百姓们的热情这么高,陈宝琛非常欣慰,唯一煞风景的是黎元洪不肯退出总统府。头脑发热的陈宝琛居然让溥仪赐死黎元洪,溥仪心地倒还单纯,说道:“我刚当皇帝,就赐死以前的大总统,这么做太不像话了。再说了民国也优待过我啊!”

这次复辟活动中,张勋是第一功臣,张勋是一个非常顽固的专制派,民国建立后,就他的军队留着辫子,所以他的军队又叫辫子军。复辟之后,大权掌握在张勋手中,他担任内阁议政首席大臣,兼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同时还控制着兵权。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张勋是袁世凯第二,“哪里是什么大清复辟,不过是张勋自己想当皇帝罢了。”张勋还准备把自己八岁的女儿嫁给溥仪当贵妃,显然是想控制朝政。

张勋之心路人皆知,但他的政治手腕并不高明,螳螂捕蝉,后面还有黄雀啊!

张勋不知道的是段祺瑞集团对他虎视眈眈,段祺瑞跟黎元洪的关系不好,想借助张勋的力量赶走黎元洪,然后再来打掉张勋。张勋进京后,段祺瑞就表示要支持张勋当“第一领袖”,张勋复辟之时,段祺瑞也表示支持。张勋复辟虽然赢得了一部分百姓的支持,但是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的力量仍然强大,很快反对的浪潮就一波比一波高。

此时,段祺瑞忽然以民国保护人的姿态出现,声称要讨伐张勋。七月三日,段祺瑞向全国通电,表示要反对复辟,两天后讨伐张勋。

两军一交战,胜负就出来了,张勋溃败。七月六日,张勋通电全国,表示辞去职位。复辟以闹剧收场。

当段祺瑞的军队打入紫禁城时,溥仪吓坏了。七月八日,溥仪只好颁布退位诏书。

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担任民国大总统,段祺瑞继续担任总理。七月十四日,北洋军高层通电请求取消清室的优待条件,以免他们又作非分之想。但冯国璋和段祺瑞都不同意,毕竟他们是靠吃袁世凯的饭起家的,而袁世凯又是清廷的一个臣子,吃水不忘打井人。

冯玉祥逼宫

皇宫中的溥仪是没有安全感的,随时担心可能被人赶出皇宫,这种担心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成真了。

民国十三年,直奉战争爆发后,直系将军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要求溥仪一家全部搬出宫。鹿钟麟负责执行这个任务,他回忆说:“说起逼宫这件事来,有远因,也有近因。远因是辛亥革命不彻底,近因是张勋复辟。当时我们许多人就觉得了,宣统太不安分了。”

冯玉祥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是他的思想比较前卫,他认为革命不可以拖泥带水,必须彻底推翻帝制,中国才有未来。而且冯玉祥这个人很正直,袁世凯称帝时封他为男爵,他当时痛哭流涕,说袁世凯是在侮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