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与世沉浮的皇帝(第6/11页)

这是溥仪第三次充当傀儡,溥仪的前半生是傀儡,后半生是战犯。

1934年3月1日,伪满洲政权又改行帝制,溥仪颁布诏书,再次继位为皇帝。溥仪本想穿龙袍登基为皇帝,但是关东军不允许他这样做,理由是日本人只承认他是满洲皇帝,不承认他是大清的皇帝,所以不准穿龙袍。

刚当皇帝的时候,溥仪还想励精图治,做康雍乾那样的皇帝。于是,溥仪一改往日懒散的习气,每天早起,到“勤政楼”里“勤政”,但溥仪没有多少事情可做,真正的实权都把持在日本人手中。其实,就连自己的心腹郑孝胥都开始背叛溥仪,他背着溥仪跟日本人进行私下交易,溥仪很生气,打算换掉郑孝胥。

溥仪提出自己的想法,日本人都不同意。后来日本人听说郑孝胥也不太听话,这才同意撤换掉总理,郑孝胥曾抱怨说:“满洲国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应该让他自己走走,不该总是处处不放手。”

这话传到日本人耳朵里,日本人便用张景惠替代了他。

这件事也让溥仪明白,日本人比其他人更难搞,如果不听话的话,搞不好自己都会被换掉。做人还是识时务一点好,乖乖听话,做个傀儡至少能混得有头有脸。

事实上跟日本人作对是非常危险的,伪满洲兴安省的省长凌升是蒙古都统的儿子,号称是满洲的开国元勋。凌升比较有个性,一次在会议上谴责关东军说一套做一套,以前说满洲国是独立的国家,现在却完全控制了满洲国。

凌升这么一抱怨就丢了性命,会议一结束,日本人就逮捕了他,最后以“里通外国背叛日本”的罪名判处了死刑。凌升的儿子与溥仪的四妹结婚,日本人强行让溥仪解除婚约,还直截了当地对溥仪说:“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这叫杀一儆百。”

自从经历了这件事,溥仪从此在日本人面前小心翼翼,不敢再提任何反对意见。关东军还把吉冈安直安插在溥仪身边,吉冈安直对溥仪说:“关东军是你父亲,我是关东军的代表。”吉冈安直的意思是“我是你代理老爸”,这简直是侮辱。但溥仪根本不敢有任何怨言,溥仪见外人时,吉冈安直就会待在他身边,溥仪基本失去了人身自由。

溥仪曾描述自己的感受:

他的实际职能就是一根电线。关东军的每一个意思,都是通过这根电线传达给我的。我出巡、接见宾客、行礼、训示臣民、举杯祝酒,以至点头微笑,都要在吉冈的指挥下行事。我能见什么人,不能见什么人,见了说什么话,以及我出席什么会,会上讲什么,等等,一概听从他的吩咐。我要说的话,大都是他事先用日本式的中国话写在纸条上的。

当然,溥仪并不甘心成为傀儡,他又开始了悲剧的挣扎。他想训练之前的七八名护军,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军事骨干,然后让这些人为自己建立一支军队。护军一直发展到三百多人,溥仪用自己的私房钱养着这群军队,期盼这些人将来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日本人肯定容不下溥仪设立私人卫队的,对这支护军非常关注。

1937年6月28日,溥仪的护军在公园里休息的时候,关东军故意派便衣过来挑衅,结果双方发生斗殴。日本人放军犬来咬护军,护军踢死了军犬。日本宪兵借故过来将护军抓走,然后对他们进行严刑逼供,逼他们承认“反满抗日”。东条英机下令将护军解散,同时由日本人担任溥仪护军的头领。

自此以后,溥仪再也不敢不听话了,只能老老实实做一个傀儡。对日本人而言,这个傀儡还是很管用的,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傀儡,他们可以利用溥仪掩盖他们的一切罪行,用溥仪的名义进行侵略,杀害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资源。在诏书中,溥仪公开称日本人为恩人,支持日本的扩张政策。皇帝做到这份上,已经全无尊严可言了,不仅没有尊严,更是伤害了广大同胞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