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北伐(九)(第2/3页)

洪承畴淡淡一笑,向他道:“学生蒙圣上错爱,敢不奋力招除妖氛乎?”

“正是,大人身后的这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便是大人风骨的写照,读来令人觉得荡气回肠,当真是……”

说到此处,他特意做出一副感动不已的模样,伸手遮在眼前,做拭泪状。这一番做态终于使得洪承畴忍不住笑意,咧嘴一笑,向他道:“我学生只是以此自况,并不敢受年兄的如此夸赞。”

笑上一笑,又急忙敛了,咳了一声,向他道:“年兄此次守城,甚有功劳,来日我必奏明圣上,必有褒奖。”

郑知府忙弯腰躬身,低声道:“总是大人指挥若定,并不把小小贼势放在心上。安居督府如常,城内人心得定,卑职只是恪尽职守,并不敢言立功。”

“无妨,该居功时也不必太过谦抑。”

见他还要逊谢,洪承畴不耐道:“此事不必再说。你只需好生把守宿州,待我移节往南,亲赴战场之际,切不可自乱阵脚,遇敌慌乱!宿州、亳州等地,乃是我大军粮草调集的后方要地,切切不能有失。我留有大兵和总兵官,再留有虎蹲炮和神机炮,敌人步兵一时半刻不能来援,骑兵没有火器和攻城器械,甚难攻城,你只需与留守的总兵好生协力办差,此战过后,自有你的大功!”

“是是,卑职明白。”

官事交待完毕,洪承畴心计深沉,善于交际。却又改换面容,让那知府坐了,温言勉慰一番,方才端茶送出。

此事处置完毕,他已是疲累不堪,适才沈金戎领着大队骑兵绕城之时,他虽是不怕城池被破,却很是担心是汉军大队攻来的先兆,又担心骑兵原路退回,回去搬兵,甚或是在宿州附近逗留,扰乱粮道。待得知全数汉军尽往南去,显是那将军判定了自已的打算,是以要突破明军大阵,前去知会江文瑨的神威卫。

想到此节,他不禁微微冷笑,且不提往南去不远便是明军主力的阵地,还有此番被他千辛万苦带来的半数的关宁铁骑,那队骑兵纵是骁勇,又能如何?况且明军的攻势即将发起,纵是此时被那江文瑨知道,他也是回天乏术,只能陷入苦战之中了。

“蠢才!”

他在心里默默骂了一句。甚为自负的他,自然不会在心里感受到汉军飞骑的自信和勇力,还有面对友军即将受到优势敌军围攻时的焦虑。至于他所谓的求援和断绝粮道,在沈金戎等汉军将领的眼里,只需要汉军提前有了准备,就是眼前有五十万明军又能如何?只需凭借火炮和火枪的优势击跨眼前的明军,哪里需要什么战术阴谋?一时没有抓到与明朝精兵决战机会的汉军将军们,此时眼见有大仗可打,哪里又能按捺的住。张伟一向用兵正合,不肯出奇谋,也是这群丘八将军们遇敌则战,并不肯仔细思谋的原因所在。

此次汉军北伐之前,已然是声闻天下。明朝中央虽不能说是耳聪目明,到也有不少东厂和绵衣卫的番子伪装成走私商人,混入南方。虽然收效并不很大,统江南都在议论的事情却又如何打探不出?

崇祯闻知汉军即将北伐之际,当真是忧患之极,无可复加。待又听到张伟称帝,更是张皇失措,不能自已。

他在历史上坚决不肯南迁,实则乃是大臣误他,到并不是一心要殉死。还是在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之际,眼见北方大局糜烂,便有不少言官进言,请求皇帝南下。实然都云请帝南征,实则是避难以全半壁江山。崇祯却因北宋南迁后丧权辱国,再也无法恢复之事而踌躇难断,不肯答应。乃下旨问内阁大臣并各部大臣,问及南迁是否该行。谁料众臣却也因宋室南渡一事声名太臭,也不肯为皇帝担这个骂名,于是扯皮推诿,都是含含糊糊不肯明言,又将皮球踢回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