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第3/5页)

手上有实权,到哪里都受人追捧,这种日子过的长了,李维很自然的会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当然了,李维是个聪明人,晓得这一切都得感谢沈从云的提拔赏识,平日里可谓挖空了心思去讨好沈从云。比如现在沈从云身边的柳婷,就是当年李维和死党王钟的得意之作。

身为国家领导人,沈从云自然清楚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开特务政治,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的大环境下,国家安全很多时候是来自内部的。政府对舆论的监督更是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李维做的这些事情,沈从云也是默许的,但是今天这篇文章,实在有点让沈从云来气了。《中央日报》这篇社论,说的好就是为旅顺的胜利推波助澜,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说的不好就是误导民众,把新中国理解成世界一流的强国。

事实上新中国这些年对然大力发展建设,可是距离沈从云心目中的工业化国家,差距巨大。中国95%以上的地区,还出于落后的封建农业体系状态下,国民的教育问题同样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很多地方的县市,连一所完全中学都没有。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钢铁产量,目前也仅仅达到年产200多万顿,连美国的一个零头都没达到。当然这其中也有中国缺乏优质铁矿的缘故带来的限制,要不是沈从云霸占着越南,一目前的炼钢技术,要达到目前的水平,也许还有一定的差距。

生气的沈从云嘴角会微微的扯动,李维一进来就注意到了,心里立刻给自己提个醒,说话一定要注意了,别触霉头。

“这篇文章是那个混蛋审核的?报纸头脑发热,你们政训部也跟着脑子进水了么?还打到彼得堡呢,你去还是我去?几百万俄军是纸糊的还是泥捏的?一阵风就能吹倒的么?”

沈从云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问,李维立刻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说实话这篇社论当时手下是征求过李维的意见的,李维看了没觉得有啥不妥,觉得挺长志气的,应该对沈从云的胃口,也就点头同意发表了。没想到自己漏掉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沈从云一贯的都非常反感好大喜功的做法。而这篇社论,恰恰脱不开这个嫌疑。

李维脑门上的汗珠子冒出来了,别看在外头整天一副天子近臣,高人一等的派头,到了沈从云跟前,就是老实的学生见了老师。

“这个,学生监督不利,校长责罚。”李维赶紧认错,这时候嘴巴硬,是要倒霉的。

“哼哼!旅顺大捷,舆论是要配合好宣传工作,可是我们有些人,脑子一发热,什么话都敢写,都敢说。你作为监督部门的负责人,对这种现象要严加控制。”沈从云说了一通,脸上的神色好了一些,李维赶紧上前低声道:“学生回去一定传达校长的指示,严加管理。”

沈从云也没有过得责备的意思,李维毕竟是亲信之人,这样的手下适当的说两句就是了。

“好了,今天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李维:“是这样啊,上次学生搞的英模报告团的计划,由于前方战事的紧张,北方军区方面建议适当的往后推一推。学生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政治宣传不能拖军队的后退,所以呢想出了一个新的点子来,打算在全国搞一个大规模的劳军行动,组织全国各地的名流代表,到前线去慰问。同时争取掀起一股新的为国家打仗捐款的热潮来。”

沈从云一听心里就乐了,这个李维搞政治工作,确实是把好手。这一招能在战前达成的哈话,对整个军队的军心和士气,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最关键的还是捐款的事情,眼下财政方面天天哭穷的,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真要是大家都踊跃捐款的话,几千万还是能搞到的。想想抗美援朝那会,全国动员捐飞机大炮的事情,这事情还是能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