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远景(第2/6页)

杨志说的一点都没错,二十年来尽管沈从云致力于国家的发展,但是中国刚刚从旧的封建帝国中走出来,传统势力庞大,中国的官场上旧官僚的烙印还很深。

“好了,别说这些了。”沈从云咳嗽了一声,打断了杨志的话。

两人闭上嘴巴,挺直了腰板,按照习惯沈从云肯定是有任务要交代了。

“你们两个,连夜出发去一趟沈阳重型拖拉机场,接手一批新装备,回到部队以后好好的演练一下新装备如何投入到实战中去。”

“校长,能问一下是什么新装备么?”沈一阳心中猛的一喜,预感到可能有好处落到头上了。

“坦克!五十辆坦克。记住,你们的人物是配合相关的技术人员,通过实战演练来提升坦克的作战能力。”沈从云郑重的回答道,沈一阳心中微微一怔道:“水柜?”

“英语不错嘛!这次对新装备的实战检测,由卫戍第一师和独立骑兵一师联合进行。独立骑兵一师一年前就装备了一些履带式装甲车,坦克也是采用的履带驱动的方式,独立骑兵一师有这方面的经验。去吧,好好干。”

沈从云说罢,杨志和沈一阳站起敬礼道:“是!”

送走两位军中的年轻俊彦,沈从云慢慢的站起,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新上海城。历史上的旧上海,总能让人联想到租界、洋人、大亨这些字眼,如今随着年初的《联合公报》的出台,中国政府收回了租借,历史又一次给涂改的面目全非。

中国的崛起,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国,整个世界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就军事上而言,这些年中国军队从单方面学习德国,到现在相互学习交流。德国人以其务实的心态,在中德军队的交流过程中,引进了中国军队全新的战术思想以及作战方式。从这一点上来说,德军的战斗力已经不是历史上一战的那只德军了,陆军在装备和战术思想上,已经大大的领先于相对保守的英法俄三国。海军方面,德军如同历史上那样,对潜艇战的研究一直非常重视,与中国方面联合研制的新式潜艇已经大量的装备德国海军。一旦开战,英法的海上运输线,一开始就会受到德国潜艇疯狂的攻击,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逐步升级。

中德之间的军事交流,在提高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的同时,德军也同样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沈从云甚至还想过,是不是在战争的初期提醒一下德国人,别犯历史上那样的错误,给了法国人一个喘息的机会。这个想法很快被沈从云给否定了,因为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欧洲列强不打个两败俱伤,中国如何在世界舞台上领一时风骚?

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沈从云在穿越之前的《新全球史》上,曾看见过一个有趣的说法。1917年春,俄国在一战中经济崩溃,导致了俄国革命的爆发,最终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这一时期俄国曾一度并存两个政府。一个是沙皇下野后的临时政府,一个则是苏维埃政府。新的临时政府,试图延续与协约国之间的盟约,将一战进行到底。就在这个微妙的历史时刻,德国最高指挥部用一辆密封的火车,将列宁和其他革命者送回了俄国,目的是希望这些激进的反战分子给临时政府捣乱,最终使得俄国退出一战。

从事后的结果来看,这一招果然奏效,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占领了东宫,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成功。最终衍生出一个庞大的苏联。

从这件事情上,沈从云想到的是,能不能在其中扮演一点催化剂的作用,加入能让俄国的革命提前个一年半载的,然后从中渔利,这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想到这里,沈从云的嘴角不由挂起了微笑,因为这个时候,远在的瑞士的某位姓赵的老特务,现在不知道找到要找的目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