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2/3页)

船队越来越近,船头上的旗帜已清晰可见,是黄底黑纹的双鲤旗,竟然是陶家的船队,刘璟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里遇到陶家船队。

他心中不由有一丝怀疑,难道陶家在暗中给上庸曹军运送物资?

但很快,刘璟的疑惑便消失了,船队缓缓停泊在庸南城这一侧,为首的大船上走下来一名穿白袍的中年男子,正在给江夏军解释着什么,刘璟一眼便认出了他,正是陶利。

刘璟笑着对贾诩道:“此人是我妻叔,陶家的二当家。”

贾诩也捋须笑道:“居然能逆水行舟,州牧得好好问一问,到底是什么缘故?”

片刻,士兵将陶利带上城头,刘璟笑着迎了上去,“怎么会在这里遇见二叔?”

陶利行一礼道:“我是从汉中过来,听说襄阳有战役,便上庸江段等了十几天,昨天路过堵水河口,正好遇到了江夏战船,得知州牧在庸南城,我便过来看一看。”

刘璟点点头又问道:“不知这次二叔贩运什么货物?”

“主要是药材,汉中的天麻、杜仲和当归都是上好之品,在汉中卖不出价,但如果运到江东贩卖,可获利十倍。”

这时,贾诩笑眯眯问道:“我们很好奇,陶家的船队居然不挂船帆便能逆水行舟,这是何故?”

陶利不由有些得意地说道:“陶家三年前贩马时把生意扩大到了关中,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货物运输,用骡马队走陆路不仅耗时,而且货量不大,虽然可以走汉水运输,但上庸到汉中一段水流颇急,顺水没有问题,但逆水而行就有困难了,就算有船帆也难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陶家好几年,直到今年夏天,我们遇到高人,才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是怎么解决的?”刘璟好奇地问道。

“很简单,在船底装上木轮桨片,而船工在舱内蹬踏,只需六人,船便可在汉水上逆水而行,这样就解决了船只的推动问题。”

刘璟这才恍然,原来是用人工动力,这倒是一个极好的办法。

贾诩更加好奇,又笑问道:“我很想知道,是哪个高人替你们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刘璟带着贾诩和十几名将领来到码头上,在他们眼前是陶家的货船,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向船底望去,只见在船只的中后部两侧安装了两只叶轮,有点像灌溉用的水车,只不过人是在船舱里蹬踏。

众人又上了船,走进船舱里参观,每个人都极为好奇,他们都是长期呆在江夏,对水战及船只了解很深,如果真有逆水行舟的船只,这对水上航行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只见在船舱后部,两边各有一排踏板,一排有三块踏板,人可以坐着蹬踏,有一根木连轴将三只踏板的支轴联串起来,最后合成一股力,由木连轴带动船外的木轮浆片。

这时,三名船工给众人示范一下,只见三人配合默契,蹬踏得非常轻巧,也不费力,这得益于那根长长的连轴,省了很大的力气。

做工之精巧,设计之巧妙,令众人赞不绝口,刘璟更加想知道,设计这个连轴蹬踏板的高人究竟是谁?竟然颇有一点后世传动机械的原理。

这时,陶利带着一名年约二十五六岁的年轻男子走进来,笑着对刘璟介绍道:“启禀州牧,这位公子便是这种木轮桨片的制造者,关中人,姓马,在关中颇有制器名气,他这次正好跟船,想进一步改进桨片”

刘璟心中一动,这位年轻名匠不会就是马钧吧!

年轻人显得有点紧张,上前向刘璟深施一礼,结结巴巴道:“在下马……马钧,字德衡,关中扶……扶风人,参见……州牧。”

他说话颇为吃力,但刘璟却听得清清楚楚,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发明家马钧,刘璟大喜过望,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见马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