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下) 第二章 战争与和平(第5/6页)

权慄已经濒临绝望,以为自己将会以殉城作为最后的结局。可就在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

宇喜多秀家忽然下令撤退。数万日军把同伴的尸体收拾起来,付之一炬,然后徐徐退下德阳山,朝汉城匆忙撤去。这一场被朝鲜人称为“壬辰三大捷”之一的幸州山城大捷,终于落下了帷幕。朝鲜军汇报的战绩是阵斩敌人一百十一人,左耳两枚,兵刃盔甲七百二十七件。

死里逃生的权慄又喜又惊。喜的是幸州山城居然守住了,惊的是他不知道日军为何在马上可以攻陷城池时突然后退。

权慄不知道,就在他顽强地抵抗秀家的猛攻时,周边局势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

汉城遭到了明军的突然袭击!

不是说李如松已经决意退兵了么?为什么还会有明军进攻汉城呢?

准确地说,这次参与袭击的明军,是辽东军查大受所部;更准确一点说,查大受袭击的不是汉城,而是汉城附近的龙山仓。

原来幸州城之战爆发前,李如松驻屯在开城,琢磨着该怎么保持平壤和临津江防线。李如松是个对战场有敏锐嗅觉的指挥官,他知道明军这一回防,汉城那五、六万日军即便眼前没动静,迟早还是得来添乱。因此他必须把战线保持在临津江一线,才能保证平壤的安全。所以就得想办法让日军无法对临津江防线有大的动作。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李如松想出了一个拖住日军手脚的办法。

我们之前说过,平壤战役后明军之所以快速推进,以至发生了碧蹄馆之役,很大一个原因是明军缺粮,李如松想尽快拿下汉城,获取龙山仓的大批粮草以弥补明军的后勤不足。

明军在平壤战役及渡过临津江后,抓了许多日军和朝奸俘虏,从他们的口供里,李如松一直都知道汉城日军有相当部分粮草积聚在离汉城五里的龙山仓内。于是李如松再次找来了傻大胆查大受,吩咐他在江东找机会突进,如此这般,好让小鬼子近期内的一切行动都歇菜。

查大受是辽东军中最能打的将领之一,当初带着几百人就敢去摸汉城的城墙,胆大如斗。得了李如松的授意后,他二话不说,带着自己麾下几百骑兵跨过临津江,在汉城附近昼伏夜出,四处寻找机会——李如松的军事意识很超前,这就是现代战争中的特种作战。

宇喜多秀家率军进攻幸州山城的事,当然没有瞒过查大受的耳目。他知道无论是日本还是朝鲜的注意力,很快都会被吸引到那边去,届时就是绝佳的机会。查大受计议既定,便带着人马悄悄贴近龙山仓,隐藏在附近,目送着日军开往德阳山的队伍离去。

把守龙山仓的守军是第一军团的副将、对马岛岛主宗义智。第一军团主力被小西行长带去了幸州前线,宗义智的部属因为伤亡过高,一直没恢复元气,便留下来看守粮仓。宗义智认为这是个轻松的活儿。此时明军在开城裹足不前,朝鲜军又被围在幸州,他想象不出还有谁敢靠近汉城来占便宜。

他没料到查大受就是这么个楞头青和傻大胆。

差不多就在幸州开战的同时,大明抗日援朝辽东集团军特种兵大队长查大受同志,率部摸到了龙山仓。接下来的故事,跟三国官渡之战里的偷袭乌巢差不多:宗义智吃酒吃得大醉,结果被查大受轻军突入龙山,四处放火,把仓中粮草烧了一个磬净,然后全身而退。查大受所部全是摩托化部队——骑兵,不是九州的短腿日本兵能追得上的。

宇喜多秀家接到龙山被袭的消息,吃惊非小。他不认为明军会孤军深入,袭击龙山仓恐怕是敌人大反攻的一个前兆,搞不好明军四万主力已经再渡临津江,朝着兵力空虚的汉城杀过去了。

一想到这个可能性,他的头皮便开始发麻。不行,不能再跟这个破山城纠缠了!汉城和幸州孰轻孰重,秀家还分得清楚。他当即下令全军停止进攻,返回汉城准备应付明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