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绣衣使者的日常(第4/16页)

“是的。”

“很好很好,很有荆轲的风范嘛。”曹丕赞赏地看了他一眼,又环顾四周,“那咱们现在缺的,只剩一个樊於期了。”

“樊於期?”徐他眼神有些茫然,他根本不识字,这辈子唯一学过的两件事,只有务农和剑击。

“他是秦国的将军,后来叛逃到了燕国。荆轲取得了他的首级,才得以接近秦王身边。”

“哦……”徐他的眼神渐渐亮了起来,他身为刺客,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曹丕挥了挥手,上前一步:“你暂且留在我身边,等到时机成熟,我会为你做易水之别。”

徐他与曹丕对视片刻,终于双膝“咕咚”一声跪在地上,用配剑割开手臂上的一片血肉,用手指蘸着血擦拭曹丕的剑身。这是死士们效忠的仪式,意为“以肉为剑,以血为刃”,将自己化为主家的利刃,兵毁人亡,在所不惜。

曹丕俯视着徐他,这是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死士,心情有些得意,也有些复杂。

颜良的死讯当天晚上就被公布出来,诸营着实骚动了一阵。好在公则和淳于琼及时弹压,才没酿成大乱。公则宣布在袁绍下达新的命令之前,全军都要听从他的调遣。他是监军,于是这个命令被毫无障碍地执行下去。

整个袁营当夜都严阵以待,公则还撒出去大量斥候,去侦查曹军进一步的动静。一直到快要天亮的时候,消息终于传回来了。

斩杀颜良者,是玄德公曾经的麾下大将关羽,他如今已投靠曹营。颜良的部队覆没之后,关羽没有立刻趋向白马城,而是在白马与延津之间建起一道由弓兵定点哨位与游骑构成的遮蔽线。袁绍军的不少斥候都在这条线附近遭到狙杀。

好在关羽的兵力不足,无法在黑夜里做到全线封锁,还是有几名袁军斥候漏了过去,给公则带回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曹军主力从官渡倾巢而出,直扑白马而来。

而与此同时,来自于蜚先生的一封加急密信也交到了公则手中。公则展信一看,惊讶得眼珠都要掉出来。蜚先生给他的建议,居然和昨天刘平写在掌心的那一个字,完全一样:

“撤”!

公则把密信揣好,亲自赶到刘平和魏文的宿营大帐,忐忑不安地向刘平请教道:“先生昨日手心之字,我一晚上都没想通。还请先生教我。”

刘平见他主动来问,知道这个关子算是卖出去了:“敢问今日可是有新消息了?”公则连忙把曹兵大军压境的事告诉他,刘平点点头:“这就是了,先生你的大机遇,就在这里。”

他看到公则还是一头雾水,继续说道:“我来问你,袁绍指派大人为渡河先锋,所图者为何?”

“攻拔白马,确保渡河无忧。”

“那为何围而不攻呢?”

公则迟疑道:“袁公的意思,自然是围城打援……”

“不错!”刘平一拍几案,“袁公真正关心的,不是小小的白马城,而是如何调动曹公,来一场大决战,以优势兵力一战而胜。颜良这一败,看似曹军大胜,实则把曹公拖入尴尬境地,再无法龟缩在官渡,只能驱军来救白马,而且一动必是倾巢而出——我问你,你们这里一万多人,能抵挡得住么?”

公则略算了算,回答说曹军在官渡总兵力有六万之众,我这里一万多人虽抵挡不住,坚守数日等到袁军主力来援,不成问题。

刘平摇摇头道:“郭大人这就错了。如果你在白马周围拼死抵挡,曹公最多象征性地打一下,然后赶在袁公抵达前就撤回官渡了,但是——”他故意拉长声调,公则身体不由自主前倾,“——但如果你现在主动后撤,远离白马,曹公又会如何呢?”

公则现在完全被刘平牵着鼻子走,连声问如何。刘平身子往后一仰,双足微跷:“白马之围一解,曹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尽快把白马城内的军民辎重回迁官渡——这可走不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