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荀攸、荀公达(第2/4页)

[荀家子弟……果然是君子一个赛一个啊。]

听着荀攸那毫不做作的话,张煌等人对荀氏家族的好感更为浓厚。要知道,身为地位超然的士族世家,却如此平易近人的对待像张煌等庶民,若不是家教极好,品性优良,绝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不得不再次肯定,荀家与张煌等人曾经见过的那些横行霸道的士族,不可相提并论。

谈笑间,荀攸命府上的厨子准备酒菜替张煌等人接风,而他自己则与张煌等人聊了起来。

“其实啊,早在前几日,文若便派人送了封书信过来,信中提及叫在下对你等加以照顾一二……因此,在下算准了日子,到南城门去接诸位,不想几位小哥竟是从东城门而入,这实在是……”

“有劳荀大人了。”一听说荀攸竟然在雒阳南城门等了他们好几日,张煌不由地心生愧疚。

“诶诶,几位小哥乃是我荀氏的友人,即在下的友人……直呼在下表字公达即可。”荀攸笑着摆了摆手,旋即面露沉思地说道,“至于在下白等了诸位几日,这也不关诸位……奉孝兄说得没错,在下虽擅谋算,可还是差了一线呐。……世事总有意外,在下还不能算尽。”

李通等人听了这话心中不禁感觉有些好笑,心说你还打算将意外都计算进去不成?唯独张煌对荀攸的话报以信任的态度,因为他很清楚荀攸究竟是一位何等的大才,那可是历史中中原霸主曹操的‘谋主’,称其为郭嘉过世后最倚重的智囊也毫不为过。更关键的是,荀攸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兵略大家,王道用兵、诡道用计,无一不是精通。严格地说,他比其实偏向于内政的荀彧更符合军师这个职务,恐怕也只有寥寥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历史上,荀攸的评价与成就比郭嘉与戏志才更高,与叔叔荀彧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绝对是曹操在智略方面的左膀右臂。)

聊着聊着,荀攸便与张煌等人聊到了颍川书院内那场别开生面的兵略之争,提到此事时,只见荀攸那是一脸的懊悔与遗憾之色,不住地摇头说道,“文若在信中言及,诸位曾配合文若与奉孝兄与襄阳的学子比试兵略,真是遗憾在下未能有机会参与。”

李通与臧霸的表情顿时就变得尴尬起来,毕竟最后可是他们俩脱掉外衣绕着大殿跑了一圈。

“公达兄若是那时取代荀文若出战,恐怕襄阳书院就要狼狈而回了。”张煌这话可不是有意夸赞荀攸,这仅仅只是荀彧以及郭嘉等人的原话而已。当然了,张煌本人也是这么想的。要知道郭嘉加上荀攸,这可是恐怕连法正与庞统、周瑜与陆逊都无法战胜的组合。(正史中法正的兵略强于诸葛亮,而诸葛亮则与荀彧差不多,都是偏向于内政方面的奇才,用兵也就那么回事。真正的兵略大师,是荀攸、周瑜、法正、庞统、钟繇、陆逊等等。就算是贾诩,也只能算是擅长出奇谋,但谈不上是真正的兵略大家。)

见荀攸对那场兵略之战颇感兴趣,张煌便叫徐福原原本本地详细叙述了一遍,毕竟黑羽鸦当中唯有徐福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而徐福那么一说,荀攸更是对那场由戏志才制定规则的兵略之争大感兴趣,不住地叹息自己竟错失了如此有趣的事。

一番交谈下来,双方早已消除了因为不熟悉而产生的隔阂,隐隐有种相识已久的错觉。

不多时,饭菜便由府上的厨子端了上来,丰盛却也不奢侈,是在座的几个人能够全部吃掉的份量,这让佘稚亦对荀攸充满了好感。

酒足饭饱之后,荀攸这才对张煌等人说道,“文若托我照看你们,若是你们不嫌弃的话,可以住在我府上。……我已让老门人替你们安排好了客房,不过府院狭小,仅有两间客房,你们可莫有怨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