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除了闾勍和方承道,在宗泽养病期间,还有一位特殊人物进入后衙去探视了宗泽。其人便是孟太后。孟太后本是一闻宗泽病讯,便欲过去看看,但因恐影响宗泽的调养,便将时间推迟了几天。太后前往探病,体现着皇家的恩典,当然不存在被不被允准的问题。

这时的宗泽,经过四五天的服药治疗,除了气力尚显虚弱,基本已是诸症皆消。闻报孟太后来临,他连忙换上朝服亲至中庭,将圣驾恭请进了正厅。

孟太后给宗泽带来了不少诸如参茸虫草之类的补品,让宗泽遵照医嘱服用。另外,她向宗泽推荐了两个食补验方,一是鸭肉汤,二是黄芪粥。她说,因鸭子性寒,最宜夏食。其肉可补虚劳、消毒热,其汁可生津液、滋五阴。而黄芪则为大补元气之药,素称“补药之长”。以黄芪煎水,加以绿豆、白扁豆、薏仁、莲子、枸杞、大枣、龙眼、百合熬粥,长期服用,可以健体。她每日服此养生粥一碗,已经坚持数年,身体状况大有改善。

这种来自皇家的体恤,是宗泽毕生未曾领受过的。在颤抖着双手接过验方躬身向孟太后谢恩时,一股热泪差点儿从他的眼中夺眶而出。

叙礼既毕,孟太后让孟忠厚及随行太监们都退下。宗泽知是孟太后有话要说,亦将宗颖等挥退。厅堂中只余他们两人,孟太后让宗泽不必拘礼,尽管坐得舒适些。然后,她与宗泽进行了一场虽然为时不长,却是推心置腹的交谈。

孟太后先是委婉地询问了宗泽,再这样劳累下去,他的身体精力能否吃得消。这话的内里含义,实则也是宗泽能在汴京待得多久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孟太后的心里比较矛盾。一方面,她很希望宗泽能够长期坐镇汴京,争取赵构回銮,奠定中兴大业。另一方面,她又实不忍心眼看着这位古稀老人顶着内外交困的重重压力,拼将残年在汴京苦熬苦撑。再者,若其精力不逮,勉强硬撑也撑不下去。这个问题干系很大,也很现实,所以她想听听宗泽的想法。

宗泽深会其意。对于孟太后,他在感觉上已是相当亲近,因而出言也就非常坦直。他说老臣这一病,引起诸多方面的不安,也让太后挂念,实是惭愧之至。既蒙太后垂问,老臣实话实说。老臣年迈体衰,难免令人担心,确有人曾进言,劝老臣莫若急流勇退,回乡安享天年。老臣于艰难困顿中,亦确有些去意徘徊。然近日因病得暇,反复扪心自问,却终觉此非本愿。窃以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其命值不在时限短长,而在功用轻重。老臣退步自保,固可益寿延年,但若从此再无作为,则虽长命百岁,又有何意义可言?而正因来日无多,才更需惜时如金力作建树,方不枉行这世间一遭。

孟太后闻言感叹,宗留守这个境界,殊非凡夫俗子可及。但她还是提醒宗泽,坚持镇守汴京,祸福端的难料,不但要付出沉重代价,还可能要承受极大的委屈。

宗泽明白孟太后所指何意,点头回曰此中风险老臣省得,然唯其如此,老臣才更是不敢悬崖撒手。老臣已经老了,得失已无所谓。若是另易他人主政,哪个能不患得患失?而眼下汴京这副担子,除非抱有甘下地狱的信念,是绝难担当起来的。

“所以,”他对孟太后沉缓而坚决地表示,“无论如何,只要皇上还没嫌老臣不中用,老臣是走不得的。”

“宗留守义无反顾,实乃我大宋之福。”孟太后听了宗泽坚定的表白,肃然动容。然而她仍是有些担心,“不过,老将军确是已年近古稀,依然勉力负重,只恐——”

“这个请太后放心。”宗泽拱手笑答,“老臣这副身板,还算比较硬朗。这不是只消几服汤药喝下,便是病邪荡然了吗?时日多了不敢说,三年两载之内,老臣自忖,还折腾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