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读书人的事情(第2/3页)

鸳鸯给贾环骂的心里顿时就有一股火升腾起来,白腻的俏脸上涌起一片羞恼红晕。

贾环“喷”完鸳鸯,不待她有反应,没给她开口反驳的机会,主动出击,对贾母道:“孙儿请老祖宗让父亲来评判我写的话本到底是不是才子佳人小说?”

贾环骂得痛快,大获全胜。但是,花厅里正在“看戏”的人看他基本等同于看“死人”。鸳鸯是谁?贾母的秘书!你见过痛骂领导秘书还没事的人?

贾环保持着躬身行礼的姿态,等待贾母的决定。

说白了,他的话本是不是“少女不宜”的黄本读物,需要读书人来评判。王熙凤说了不算,鸳鸯说了也不算,贾母说的……同样不算!

当然,贾母要是用她在贾府里的权威压下来,也可以说了算。但名不正,言不顺。贾环的名声可不会被写“小黄文”败坏。名声在古代尤其的明重要,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就这样结束此事,贾环的损失其实不怎么大。

但是,贾环知道,他今天这样“花样作死”,贾母绝对不会轻饶他。当然,他今天一进门就请罪求饶,贾母同样也不会轻饶他。荼毒少女们的思想,是个家长都会把人往死里整。

贾母的目光落在贾环脸上,再没有平时的和气慈祥,森然的怒意一闪而过,厉声道:“好。”

贾母话音刚落,王夫人就微微偏头,用眼神示意。她身边的大丫鬟金钏儿立即带着人去外面请贾政。

王熙凤早就憋了一肚子气,说道:“老祖宗,我去拿话本。”又恨声道:“我不识字,请珠大嫂跟我一起去。”

这句恨意十足的话说出来,李纨只能无奈的起身,跟着王熙凤出门。心里轻轻的叹了口气。

她是不想被卷入这件事的。贾环这是搞什么?她感觉怎么看不透这个孩子。要说他吧:孝顺、有才华、慷慨、明事理、知进退。但今天这又算什么?竟然连着骂王熙凤和鸳鸯。这能落个好结果?

李纨心里决定,日后一定要让贾兰远离贾环。她消受不起被牵连的后果。

……

……

探春的丫鬟侍书、宝玉的丫鬟袭人、黛玉的丫鬟紫鹃、史湘云的丫鬟翠缕都跟着出去王熙凤出去。她们几个刚才在讨论话本,脱不了干系。王熙凤、李纨是肯定要去她们的房间看看。

剩下的人都在花厅中。有人看了看“故作镇定”的贾环,摇摇头。贾三爷今天多半凶多吉少。最惨的结果可能是给赶出贾府,自生自灭。

贾环倒是没想这些,笔直的站在原地,心里默默的梳理着事情的脉络。

他进门来,就是疾风骤雨般的“战斗”。现在才有时间来想。话本怎么给贾母知道的不大清楚。重点在于,贾母对他的“才子佳人”话本严重不满,要“整治”他。王熙凤呢,估计也没起什么好作用。他即便妥协也不会有任何好结果。

周朝官制与明朝相仿。工部设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个清吏司(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另辖宝源局、军器局等机构。

贾政现任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从五品。今天放衙较早,在贾府前面与清客喝酒闲谈。听了小厮来请,进了贾府内,跟着金钏儿到贾母住处。路上听金钏儿说了来龙去脉。脸上怒气隐隐。

到贾母院,满屋子的女眷都是亲属,也没有避讳的道理。贾政先给贾母请安,然后看向站着的贾环,厉喝道:“孽畜,还不跪下!你做的些好事!写些不堪入目的东西。还敢大逆不道的顶撞你祖母!”

贾政心里着实生气。

贾环一阵牙疼。贾政他喵的就是个泥塑的糊涂虫。幸好,他是提出让贾政进来评判。

王熙凤,李纨两人早回来。王熙凤冷笑连连的看着贾环。秦可卿、尤氏等人就摇摇头。政老爷的态度几乎是明摆着。贾环以为能请贾政来帮他“脱罪”,怕是打错算盘,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