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恰同学少年(二)(第2/3页)

所有人的目光都好奇的落到贾环身上。特别是讲郎们。他们讨论过,买粮食的银子问题,最终要靠山长张安博在京城里面的人脉。而书院的弟子们,则是猜测贾环可能自己出钱。因为公孙师兄说贾环家里很有钱。上次还请大家在醉仙楼里吃了顿酒。

贾环起身向山长张安博道:“弟子要向山长借一样东西。”

坐在贾环身边的庞泽给吓的一跳。他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三国演义里面,曹操向粮官借的东西吧?曹孟德借的东西是人头。但随即反应过来,贾环应该不会开这样的玩笑。

张安博笑道:“你看上我的什么东西了?”

贾环朗声道:“弟子要借山长的信誉一用。以山长的名义向书院里所有的乡民、窑工们借银子。一两银子年利5分银子。”

逃难的乡民、窑工也不是傻的,谁兜里会没点银钱细软?他要将这部分沉淀的流动性释放出来。赈灾不仅仅是书院一家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出力。

周朝货币体系:一两银子等于十钱。一钱银子等于十分。而当铺、放贷行业说的三分、四分,实际上指的是30%或者40%的利息。

贾环将利息定的这么低,一个原因是书院的偿还能力。不可能向乡民借高利贷。第二,是因为人性。低利率才会借的出跟多的银子。高利率,乡民会更加的疑惑是否被骗。这是人性。

当然,贾环要是打算做做传销,以书院现在的条件,花点功夫,还真是可以开出高利率,把钱都吸出来。但他又不是骗子。借出来的钱,能少还点利息不好?

张安博点点头,信任的道:“你放手去做。”

以他两榜进士出身,大周朝前左佥都御史正四品官员的身份,向乡民借钱,能被认同。

……

……

议事并没有进行多久的时间。贾环、公孙亮等人身上的事务极多,都是琐碎的事情。但必须要解决。整个书院才能运转、维持下去,不会积累怨气。

贾环提前打了要缩减每人粮食配额的预防针,和公孙亮、庞泽、乔如松、张四水、柳逸尘告辞出来。

智无和尚跟着出来,“阿弥陀佛,贾院首,贫僧有话和你说。”

几名同学就先离开。贾环在回廊处和智无和尚说话。

初秋时分,午后的阳光带着温暖又清凉的气息。如果没有这次水灾,现在这个时间点,该是何等悠闲、惬意的时光!

智无和尚和贾环是老熟人,也不装高僧,忧虑地问道:“贾院首,你能维持的住吗?现在书院里收留了1600人。”

不可否认,带回和外界的消息,是一件非常提振士气的事情。但,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白搭。别忘了大水退去后,还要灾后重建家园。而新任总督根本没打算管闻道书院。

贾环手扶着栏杆,看着庭院、树林、回廊,远处的苍山,语气轻松的道:“禅师,昨晚那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撑过来了,这点小困难算什么?”

这话说的相当慷慨、豪迈。最终的胜利就要来临了。

黎明前最后一抹黑暗算什么?勇者不惧!智者不惑!

智无和尚看着贾环一阵无语。他并非如他师兄那样的得道高僧。和贾环说话时,时不时的有“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这种感觉。

贾环道:“我们解决矿工饥民的胜利消息传回潭柘寺了吗?”

智无和尚点头:“我早上就派人上山了。师兄回了口信:佛祖保佑。”

贾环笑了笑。他不会和和尚争辩没有佛祖这种事。昨晚的胜利,主要是靠潭柘寺的几名武僧。打群架,都是领头的厉害,就打成了顺风仗。书院的弟子没有死亡,有17人受伤。有的是第一波对战时受伤。有的是追击时脚崴了。乡民死亡3人。受伤40人。

智无和尚问了个他关心的问题,道:“贾院首,听说你将孔窑工给搜捕出来,人呢?”这种危险份子要严加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