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途中(第2/4页)

在古代没有汽车、火车的情况下,除开货运需要靠水路外,出行选择水路比坐马车更快捷、舒适。

因为,马匹需要休息。而船只昼夜不停的在水中前行。

晚风习习,星辉满天。运河之上,船只往来。较之白天略显寂静。

贾环站在船头,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衣角。他眺望着辽阔的江景、平原、城市。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下江南啊!

杜牧不是有句名言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江南风物,扬州风华。贾环仰慕多时。他兜里没有十万贯,但五千两银子用来吃吃喝喝,自助游什么的,足够了。

自七月二十五日从京城出发,在通州上船,顺着运河前行,至今天八月十二日已经到了淮安。

途中,也在沿途繁华的港口城市如天津、济宁、徐州停留。但架不住他船轻人少。放舟南下,行程极快。

贾环其实并不着急着抵达扬州、金陵。他只要在九月初三林如海死之前抵达扬州,见到贾琏,转交王熙凤委托他带的秋衣即可。他可没兴趣届时往苏州跑一趟。

这一次下江南,主要是跟着山长读书。顺带着经营下后路。万一在未来的四五年内没能挽回贾府的颓势,他需要有个退路。不至于在被抄家杀头时,如同待宰的猪羊。

所以,苏州,在短时间内,他并不想去。要在江南地区游山玩水,见识江南风华,等书读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出去透透气。

贾环正在遐思时,背后传来脚步声。如意拿了件披风从船舱里出来,“三爷,夜里凉,把披风穿上吧!”

贾环转过身,笑一笑,道:“算了。我们进去吧!我也只是出来透透气。”

贾环让钱槐租下的这条楼船,船体共两层。中等大小。上面是他们在住,下面是船工们吃住。船上分为三个区域,贾环、晴雯、如意住在前段。约三五个房间的大小。

船舱里的卧室、客厅都布置的干净、整洁。只是普通的客船,要说舒适、精致肯定是没有的。好在宽敞,明净。

钱槐、胡小四、老仆张三住在后段。顺带看守着带去金陵的礼物。京杭大运河是南北交通运输命脉。每年都有大量自江南起运的漕粮运往京城。如今太平盛世,走运河自是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贾环和如意两人进了船舱。晴雯正在厅中的书桌边站着,笑滋滋的欣赏着她自己的画像。见贾环、如意两人进来,美丽的大眼睛一扫,顽皮的神态展露,抿嘴笑道:“三爷,你不看月亮了啊?”

贾环就笑,“我看的不是月亮,看的是心情。”笑着走到晴雯身边,看着书桌上的炭笔素描画,“晴雯,还在看你自己的画像啊,看你自恋的!”

途中这段时间,贾环并没有读四书五经,挺过晕船期后,休闲的翻翻故事书,或者让晴雯、如意两个漂亮的小姑娘给他当模特,练习着炭笔素描画。书桌上这几幅素描画,是他最近水平大有长进之后的成品。

素描人物画讲究的真实。他画的有七八分晴雯的模样。话说晴雯确实很漂亮啊:微圆的脸蛋,清秀的娥眉,明秀的大眼睛。组成一张标致的美人脸。眉眼间有些像林黛玉。

不是黛玉那种“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的妩媚之姿,而是类似于一种芙蓉出水的秀丽,浅浅的妩媚,有一股灵巧的神韵。聪明、顽皮、娇俏的美丫鬟。

晴雯笑着嗔道:“三爷,我才没有呢!”她要是自恋的话,还不如拿个镜子看自己啊。这幅画能记录住她此刻的容颜。她是在看画上的题跋:癸丑年八月,往江南途中画晴雯。彼时豆蔻年华,灵巧妩媚。余笔力难画神韵,叹叹,赠之。

三爷夸她呢。

贾环笑笑,帮晴雯将几张素描画收起来。他准备写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