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 声名鹊起(第3/4页)

“这黄须儿年岁轻轻竟然便有如此实力,比之郝师兄尚要胜过一筹,果然厉害,可此乃我之初战,无论如何不能弱了父亲名头,倒要看看你还能有多快!”刘信思索之间手中又再加上力道,双足竟似在地上滑行一般,此时血龙戟在众人眼中已然变成一道匹练闪来闪去却再也难寻其真正戟尖所在,这一个快字被二公子展到了极致!

“向日只闻典、许二校尉说起刘毅出手之威却从未亲见,如今观其子出手已然如此不凡,这般极速他竟还能再做提升,确不愧天才之名,可曹某岂能怕你!”曹彰心中如此作想,可脚步之中却有了稍稍的后移,实战经验他是要胜过刘信一筹的,切磋之中始终比不得生死之战的领悟,有时候以退为进未必便不是上策,他若全力施展并未跟不上刘信的速度,但仅就兵刃特性而言,血龙戟有着天生的优势。

曹彰身形的退却引起了燕军士卒的一片欢呼之声,以他们的眼光还看不出此战之中太多的玄妙,可二公子逼退对方却是极为直观的,自然就会认为刘信已然处在了上风!而在徐晃眼中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曹子文虽退脚步却是丝毫不乱,他主动放弃与刘信的争先刀光回守身旁只是一种战略上的考虑,虽是退让却退的极有讲究!

全力固守也有着自身的好处,至少消耗的力气要在攻方之下,所谓刚不可久,所有狂暴的攻势都是有其极限的,稳守待机亦为高手常用之道!在战阵之上与地方殊死拼杀,体力的消耗比之寻常操练要大上许多,此乃军中常识不必多言,此时曹彰利用的就是这一点!他的退让不是力竭而退而是在犹有余力之时,带着诱敌深入的意味!如此年岁在这般激斗之中就有此般心机,徐晃对曹彰又再高看了几分!

刘信年龄虽幼见识可是丝毫不差,对手真退假退他岂能不知?平日与涙无痕的较量之中二公子可没少用过这般手法,高手交锋切忌一味用强,尤其是在步战之中更有着许多难测的变化!马术再怎么高明也不会胜过对自己双腿的掌控,因此比之马战步战的腾挪空间还要更大,适当的退避不过是常用战法!但在双方紧咬之时运用此法退让的一方必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那便是他要有足够的信心守住对手接踵而来的连环攻势,这种气机牵引是任何高手也改变不了的!

方才二人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可此时由于曹彰的后退刘信的攻势已然彻底展开,此处战局瞬间变得与许褚涙无痕之间相似起来。一众士卒双眼一花,方才还看不清的血龙戟又重新清晰的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刘信的招法变了,每出一击都是横扫千军刚猛无比,不再似方才那般追求速度!曹彰敢退任他发动就是对应付他的快攻极有信心,黄须儿知道以退为进,二公子又怎能不知随机应变?岂能如对手所愿?

极速必定会带来体力的极度消耗,便是太史慈在与同级对手的较量之中亦不会轻易将速度放到极致,因到了那一刻就再没有半点回旋的余地了,势均力敌之下很有可能就会是两败俱伤之局,武艺越是高强就越想将战局掌控在自己手中,对敌将保持极大压力的同时留有余力在身随时防备对方的反击才是顶尖武者所为!放慢速度专注每一击的力道与变化,节奏掌握得当照样可以起到压制对方的作用,且自身亦可保证足够的安全,攻不忘守兵法之要,与斗将之中亦然如是!

方才曹彰身退之时徐晃眼中是闪过一丝担忧之色的,并非是他对刘信的武勇没有信心,而是其身份太过重要,容不得有半点的闪失,二公子终究还是只有十四之龄,战阵经验必定会在对手之下,高手之间的交锋绝不仅仅是武艺的对决,心理与经验都可以决定成败!不过在看见刘信改变战略之后那点担忧已然消失不见,代之而起的是微微颔首,曹彰的心机固然深沉可二公子的沉稳也超越了他的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