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贵人(第5/9页)

其四,“下诏宽刑,未及半年,更严前制”。(刑责苛酷)

其五,“高祖斫雕为朴,崩未逾年,而遽穷奢丽”。(大兴土木,奢侈)

其六,“徭赋下民,以奉俳优角抵”。(苦民以奉俳优)

其七,“上书字误者,即治其罪,杜献书之路”。(对上书者苛暴)

其八,“玄象垂诫,不能咨诹善道,修布德政”。(不向善,不布德)

最后,乐运表示:“若不革兹八事,臣见周庙不血食矣。”(血食为祭祀祖先之用,乐运这句话的意思,不改掉这八件事,就要亡国了)

乐运得出的结论实在是太震撼(宇文赟是亡国之君),以至于我们都无需猜就知道宇文赟的反应了——大怒,将杀之。底下各路大臣,当然也不敢瞎凑什么热闹,于是,几乎所有人都一言不发,眼看乐运就要倒霉。

好在,救世主降临了——元岩(就是不愿为宇文赟草拟诛杀王轨圣旨的那位老兄)!元岩很感慨,将带着棺材慷慨直言的乐运比作比干,认为连这样的人物都没人愿意随其赴死,实在可悲可叹,既然如此,那就他自己来吧。

随后,元岩进了宫,要求请见宇文赟。然后元岩说:“乐运不顾其死,欲以求名。陛下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元岩很好的抓住了宇文赟这种人的性格,简单说,别人要干什么,他就偏不让别人干什么。元岩说了,乐运就是奔着死来的,为的是名垂青史,他要名,你就偏不给他,把他打发了,自己捞个名。

宇文赟的反应是——颇感悟。至于感悟到了什么,以宇文赟的智商,大概是只能感悟到元岩此言有理,不能让乐运轻易得逞了吧。

第二天,“颇感悟”的宇文赟,就展现了他的“圣度”,他找来了乐运,并表示:“朕昨夜思卿所奏,实为忠臣。”然后,请了乐运一顿饭,就让他走了。

再然后呢?还有什么再然后?再然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咯。难道还指望宇文赟体其“忠悯”,改过自新吗?

文艺范儿的亡国君

在作孽的道路上,宇文赟倒是信马由缰,一路狂奔而去了,但是,我们也得承认,比之北齐的末代皇帝高纬,宇文赟的所为,还是颇有些文艺范儿的。

比如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高纬为个皇后,还要大费脑筋,各路神仙还要争个头破血流,在宇文赟那儿,这就完全不是问题,皇后?我看上了就当皇后!名额?名额不限!为何?这就厉害了,有理论依据的好不好?

当时,宇文赟想要立五个皇后,然后找大臣来问,可不可以?有个叫辛彦之的很不识相,说皇后跟皇帝是对应的,皇帝只有一个,皇后怎么能有五个?有不识相的,就有识相的,有个叫何妥的超级马屁精引经据典,给找来了可行的理论依据,他说:“昔帝喾四妃,虞舜二妃。先代之数,何常之有!”

“帝喾”、“虞舜”,这是古时圣君的代表,三皇五帝中的成员,一般的皇帝,跟他们对比那都是诚惶诚恐的,但是,宇文赟就是这么牛逼,他不仅勇于对比,他还勇于赶超——帝喾四个是吧?我就来五个!

当然了,说皇后,可能都不准确,准确的说,应该叫皇太后,因为宇文赟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已经禅位了。

公元579年二月二十日,宇文赟将皇位禅让给了太子宇文阐。

宇文赟为什么要禅位呢?因为啊,这哥们觉得当皇帝不够尊贵,当太上皇才尊贵。看看宇文赟的尊号和仪仗就知道了——自称天元皇帝,所居称“天台”,冕二十四旒(一般皇帝是十二条),车服旗鼓皆倍于前王之数。

下围棋的都知道,“天元”是围棋棋盘上正中央的星位,其象征的是群星拱卫的“北极星”;而“北极星”在天象上而言,是位置最稳定和亮度最耀眼的一颗星,以其特殊地位,向来是皇帝的象征。“天元”既是皇帝的象征,而“天元皇帝”这四个字,无疑就是把皇帝这个封号double了一下,是双倍量的皇帝,以此,宇文赟在他的仪仗上,才将皇帝的正常仪仗都加了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