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强南弱(第6/26页)

侯景现在已经无他法可想了——撤吧。于是,侯景的几个亲信将领集结残兵败将,好容易收拢八百人,渡淮河南下,向前遁逃。路上一个小城的人辱骂侯景瘸子,侯景大怒,攻占此城,杀掉骂他的那个人,而后扬长而去。

有人要问了,侯景不怕慕容绍宗追上吗?怕,当然怕,但是他有办法。等慕容绍宗的部队日夜不停的追近后,侯景派人去告诉慕容绍宗:“如果我死了,你还有什么用?(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慕容绍宗闻听有理,于是放了侯景一马。

狐狸骗狐狸

然而,即便逃过了一劫,侯景也不知道何去何从。最后有个叫刘神茂的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说去寿阳吧。此公倒是有头有尾,出了主意后,还帮侯景搞定了驻守于此的韦黯。正月二十一,韦黯开城门,侯景入据寿阳。

南梁政府很快得到了侯景战败的消息。仁慈的萧衍没有将侯景调离寿阳,而是就地任命其为南豫州刺史,然而让原先计划出任其职的萧范当了合州刺史。有个叫萧介的,上书反对,萧衍表示体察其忠心,但不用其忠意……

慕容绍宗于是率军收复了东魏所有失地。当然,即便如此,高澄仍然不能满意,侯景一天不死,他就一天睡不着觉——怎么办呢?

高澄认为,最好的办法——釜底抽薪。于是,高澄先是不断写信给萧衍,要求恢复盟好,无奈萧衍一直不听;最后,高澄急中生智,使出了杀手锏——萧渊明不是在手里吗?于是,高澄提出了一个方案——大家作交换,你们交出侯景,我就送出萧渊明,如何?为此,萧渊明还亲自派使者传达此意。

萧衍在看到奏章后,涕泗横流,然后召集大臣开会讨论。大臣们纷纷表示同意,只有一个叫张绾的怀疑高澄的诚意,但是无碍大局了,萧衍此人,对自己的亲人(萧渊明是他侄子),最是没有抵抗力,于是写信回信表示认可。

但是,悲哀的是,狡猾的侯景此时也听到了些风声,于是半路拦截了萧渊明的使者夏侯僧辩,严刑拷问,夏侯僧辩只能承认。虽然萧衍已经出卖了侯景,但此时的侯景还没有要翻脸的意思(主要是实力不济),还代替萧衍回了封信给萧渊明,然后上书给萧衍,言辞恳切的表示——高澄这一套,都是骗局啊!

为了保证奏疏能上达萧衍,侯景还送了萧衍宠臣朱异300两黄金,然后咧?朱异钱是收了,奏疏没有递上去……

二月二十七日,侯景再次上疏萧衍。

然而,侯景失望了,跟前次一样,这次上书没有任何回应。侯景心里凉了一截,为了最后印证萧衍的态度,他伪造了一封从邺城到南梁的信,提出了交换条件——你交侯景,我放萧渊明!当侯景收到复信时,他的心彻底凉了,因为复信实在太简单了,简单的刺眼——萧渊明早上归来,侯景晚上回去。

没什么可说的了,唯一的办法——反!于是,侯景立即开始准备,征召所属郡县的居民入营当兵,并停止征收赋税,民间男童发配给将士当奴,女子当妾。当然,光有这些还不够,侯景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帮手,他找到了萧正德。

萧正德是萧衍的侄子,其人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烂。萧正德的劣迹罄竹难书,所到之处,势必横征暴敛,甚至公开抢劫,带兵打仗,也是弃军而逃,萧衍一再对他教育,一再对他姑息,但最后还是忍无可忍,将其罢免。然后咧?萧正德丝毫不检讨自己,反而对萧衍恨之入骨,此次侯景派人找他,萧正德当即表示同意——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侯景叛乱的风声开始渐渐传到了萧衍的耳朵里,从元贞开始,到萧范,再到羊鸦仁,都跟萧衍通报了侯景要造反的情报。无奈萧衍身边有个超级佞臣朱异,而萧衍自己也年老昏聩,这些警告居然通通被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