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开始复兴(第4/9页)

楚悼王没有办法,只得派人跑到秦国,请秦惠公帮这个忙。说现在盟军又牛又猛,你要是再只当观众,下一步就会轮到你了。

秦惠公老早对魏国就恨得要命,就想找个机会为老爸争回那个脸。现在看到魏国主力全部去打楚,觉得机会就在眼前,于是就决定发兵。

秦惠公现在已经有了恐魏症,所以,不敢直接向魏国开战,而是选择了韩国。韩国在盟军中是最弱的。

果然,一出兵就拿下了韩国的宜阳。

而这时,齐国也接到楚国的请求,准备向盟军动手。盟军只得把主力从楚国后辙,进行后院保卫战。

公元前390年,秦兵与魏韩联军在武城相遇。双方大战,不分胜负。而此时,齐国的田和又攻打襄阳的魏军,并占领了襄阳。形势似乎对秦国很有利。

秦惠公也认为,这是秦国最好的机会。

于是,他一咬牙,进行全国动员,组织五十万部队,浩浩荡荡杀向阴晋。阴晋是秦国向东的咽喉要道。

但他只想着胜利在望,却忽视了一个致命的存在。

这个存在就是吴起的存在。

当时,吴起仍然是魏国西河的最高军军政长官。他老早就严重关注着秦军的行动。

魏武侯看到秦国大军尽起,也赶到前线,犒劳将士。

秦惠公在阴城外摆开阵势。

如果是换作别人,可能会被秦国这个声势吓死。可秦惠公不幸碰上了吴起。

当时,吴起手下只有五万人。

五十万对五万,光用脚踩都可以踩死魏军。

当时,秦惠公的信心应该是满满的。

可吴起的信心是也满满的。他一点儿不管秦兵人口数量,他只相信自己的士兵能以一当十。秦国的士兵没有想到,他们所碰的士兵比一群疯子还可怕。他们只在意向前冲杀,别的什么都不顾。结果,秦惠公大败,败得比他的老爸还要难看。

从此,秦国又躲在一个角落里,向乌龟学习,不敢再伸头出来了。

但你不出头,并不表示人家就不动手了。吴起带着部队继续向秦国发动攻击,再次把秦军大败于武下。

秦军的这场大败,发生于公元前387年。

秦惠公也在这一年死去。

历史最终选择了公子连

秦惠公的继承人是他的弟弟秦出公。你一看到这个谥号,基本就能知道他的结局了。

秦出公并不是因为自己太菜,才成为秦出公的,而是因他当老大时,才两岁。

你想想,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到处都在上演弱肉强食的血腥大戏,一个还在尿裤的小屁孩能当什么家?

这样,就由他的老妈来掌握这个国家机器,天天向全国人民发出最高指示。

如果这个秦国头号寡妇有武则天的水平,那也没有什么。可这姐们儿差武则天太远了。她觉得目前秦国最有才的不是那些大臣,而是她身边的那几个宦官,什么事都和他们商量,都由他们去贯彻落实。

于是,那些有水平的大臣都纷纷跳槽,跑到别的国家去了。那时是中国人才流动最猛的时代。只要你有水平,可以到处找工作。

秦国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如果魏国在这个时候,发动大军猛打秦国,估计不用费什么力气,三秦大地就可以划归魏国版图了。可是魏武侯不是魏文侯,他虽然勇武,但脑袋在关键时刻不够用。尤其是对外交事务,目光就是不够长远。他虽然帮齐国的田和搞了个诸侯之位,因此跟齐国建立友好关系,可又跟赵韩两国闹僵了。

魏武侯这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周边全是敌人:楚秦赵没有一个国家跟自己是友好邻邦的。他这才知道,得跟这些国家修好。可跟谁修好呢?

楚国给他们打得老死不再相见,赵国跟他们联合了这么久,最后利益一点儿不沾,他们能信得过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