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长平之战(第2/12页)

赵王一听,也是大喜过望,把虞卿叫来,说:“你看看,现在郑朱不是谈得好好的吗?秦国也是很热爱和平的。现在你没有话要说了吧?”

虞卿一听,就知道赵王的智商已经全面下降了。你也不想想,如果秦国要跟你和平,为什么不把军队辙回去?几十万军队还在长平前线那里跟廉颇对垒,天天寻求跟赵国主力决战,这是和平的做法吗?这是秦国的诡计,把人家的诡计当着好心,赵国不大败简直是没有道理了。他当场说:“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和平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得到的结果必将是大败惨败的结果。”

赵王有点儿生气了,说:“你能说出个为什么来吗?”

虞卿说:“这个为什么很容易。现在各国看到秦国夺取了上党,使得国土面积又增加不少,也会派代表团去向秦国祝贺。秦王和范雎一定会借这个机会宣传,大肆渲染,说赵王派了高级别的使者前来向秦国求和。各国看到连赵王都已经求和了,就不会再出兵援救赵国。秦国就这么轻松地把赵国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当这个目的顺利达到后,秦国就不会再热爱和平了。”

赵王说:“我不信。别老把秦国想得那么缺德。”

范雎就是这么缺德。

他果然照着虞卿的那个思路施行下去了,天天公开请郑朱吃喝赌嫖,然后在媒体上说,秦国两国代表团都在热情友好地举行会谈。会谈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果。

楚、魏、韩这些长期上秦国大当的国家本来看到赵国被围攻,也怕赵国被秦国打垮,秦国的力量会更加强大,那么赵国的今天就会成为他们的明天,所以也都做好准备,到时帮一帮赵国。现在看到赵国都这么软下去了,跟秦国合作得很愉快,便也放弃了这个想法。

范雎看到这个效果后,知道自己的阴谋诡计大获成功,立刻对郑朱翻脸,说现在我们只想打仗。当然我们也爱和平,但条件是赵国把邯郸送给我们。

郑朱一听,这才知道自己被忽悠得好苦。这些天吃下去的名酒佳肴,差点全吐出来。

而赵王也很愤怒。

可这个结果是他做出来的,他能生谁的气?他不能骂楼昌,更不能骂虞卿。

于是,他就只有恨廉颇了。

不是说你廉将军很有水平很会打仗吗?怎么带着那几十万部队在那里,除了打几个败仗之外,就会缩在那里了?老子让你带兵过去是要打仗的,而不是让你去那里休养的。

三年了啊,一场仗都不打。

范雎本来还想按既定方针,先打弱国,再搞强国。但现在不得不跟赵国决战。

当然,你可以说赵国都派出求和使者了,他可以顺台阶下了。但他知道,如果在军队没有派出的情况下,这个和平还是可以开展下去的——说是开展下去,其实是忽悠下去。

自范雎当权这几年来,他打了赵国,也打了韩国,让秦国拿到了很多实惠,但这些实惠算起来也不怎么有分量。他不敢放手大干,主要还是怕六国被打急了,又来了个合纵。六国群殴过来,秦国还是很难受的。

所以,他想了想,楚国现在无论如何是不能动的,要动就只有动韩、赵、魏。而这三国之中,赵最为强大。要是能把赵国狠狠地打一下,不光把赵国打得痛哭连天,还能让韩魏两国感到疼痛。这样一来,这三个国家就只好在自己的面前日夜发抖,说话都不敢大声了。

这个想法让他的大脑皮层很兴奋,可是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现在赵国的综合国力也不弱。他们一下子就能组织几十万大军开到前线,而且还有几个牛人在那里掌握着军政大权。廉颇是个打仗的好手,赵胜和蔺相如都是高明的政治家。要忽悠他们还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