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邯郸之败(第5/9页)

这个人叫鲁仲连。

鲁仲连探听到了这个消息,还没有等新垣衍见到赵王,就跑到客栈里找到他,把他狠狠地教训了一通。

新垣衍听了大半天,觉得老鲁的话实在太有道理了,就决定不去见赵王,直接回到魏国。

鲁仲连虽然说服了新垣衍,但没有办法让晋鄙进军救赵。

秦国看到魏国的部队天天停在邺城那里,看着秦赵两国交兵,似乎是来现场观摩打仗一样,觉得魏王真是个好同志。你就把这个好同志再当一阵吧,我们收拾完赵国再来收拾你。你们连个廉颇都没有,收拾起你们来,那就方便得多了。

秦国上下觉得魏王很够朋友,天天写感谢信感谢他,恨不得把世界和平奖送给他。可赵国却恨得要死。你这个魏王不是跟我们一起发过誓吗?现在怎么玩这个两面派来了?你以为我们完了,你就安然了?

可他硬是厚着脸皮在那里不进兵,你骂了也就骂了,他无动于衷,最后先吃亏的还是你赵国啊。

最后,赵国也没有办法了。赵胜想了想,觉得再去求这样的猪头是没有用的,还是去求信陵君吧。

于是,信陵君出场。

信陵君后来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也和赵胜、田文、黄歇一样,开始出名并不靠政绩或战绩,而是因为他们都是老大的弟弟,手里有花不完的钱,然后就拿着这些钱去养很多食客。而信陵君门下食客的数量最巨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最多的时候有三千人。你想想,天天有三千人在一起大吃大喝,场面有多壮观?这个费用又有多大?

但他们有钱,他们要的就是这个壮观的场面。这个场面越大,他们的脸面也越大,他们的名声也越大。

当然,他们养食客还是有另一个目的的,就是希望能把有水平的人招到门下,为他们贡献智力。

而有时候,这群食客当中还真的会出现一些牛人,在关键时刻出来帮他们渡过难关,比如不久前的毛遂先生。

信陵君接到平原君的信后,也觉得很为难。他是魏王的弟弟,同时平原君又是他的姐夫。赵国在被秦兵围困之时,因为魏国离赵国最近,所以对魏国的期望最大。可是赵国人天天在城头上伸着脖子远望,城外只有滚滚而来的秦国大兵,就是看不到魏国一个抗秦援赵志愿军。

赵国就不断地派出使者到魏国求救,以致每天大家都能看到赵国使者的专车在狂奔。赵胜看到魏国一点儿不照顾他们的感受,也生起气来,给魏无忌写了一封信,把这个信陵君大骂了一顿。说:“我之所以娶了你的姐姐做妻子,并不因为你的姐姐太漂亮或者是我讨不到老婆,而是因为你是一个很够朋友的人,能够救人于危难。可现在邯郸被围成这个样子,只差一点儿就落入秦国的手里。现在你们魏国的援兵却在那里观望不前,一点儿没有过来救援的意思。你不可怜我,难道也不可怜一下你的姐姐?”

魏无忌看了这个信,内心世界也装满了痛苦,多次去见他的哥哥魏王,请他发兵救救他的姐姐。可是魏王却不把他的话当话。

魏无忌是个十分要面子的人,觉得连姐姐和姐夫也救不了,自己真的太丢脸了,可现在在魏国是他哥说了算,而不是他说了算。

魏无忌很郁闷。他又发动他的那帮食客去做哥哥的思想工作。可最后证明,要么是他哥哥是个顽固的软弱派,要么就是他的那些食客全是饭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仍然一点儿效果也没有。

魏无忌最后气愤起来,哥哥你不去救,我就自己去。

那你去吧。

魏无忌当然不会自己一个人过去,他把他的食客召集起来,开了个动员会,叫他们跟着自己去救赵国。

愿意跟他的有车一百乘。按当时正规军的算法,一乘车应该是一百名士兵左右。但显然魏无忌手下是没有这么多食客的。而且他的这些食客,平时只是吃吃饭、动动嘴,并没有受过战斗训练,这么稀稀拉拉开过去,其实跟送死没有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