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吕不韦的生意经(第4/12页)

这哥们儿如果活在现在,根本不用做什么,只去打打长寿广告,整天胡子飘飘地到电视里露露脸,为某些养生节目站台,保证财源滚滚,钱多得数都数不过来。那个债台高筑的成语绝对只会适用于别人,而与他无关。

可他不幸生在那个时候,那老得发霉的肩膀上还扛着祖宗交给他的周字招牌。他还必须为这块招牌负责任。他不能让这块招牌烂在自己的肩膀上。于是,他在一百岁的年纪,仍然得出面组织大家为保护周王朝而努力奋斗。

他怕秦国立刻打进来,自己手下又没有几个人帮他上战场,所以又决定请诸侯们过来帮这个忙。你们都还是周王朝封的诸侯吧?

于是,他再次发出周王朝的红头文件,要求各诸侯国与周王朝实行合纵之策,共同对付秦帝国主义。一定要团结起来,把秦帝国主义埋葬。

可红头文件发放是很容易的,但让诸侯各国派兵却太困难了。大家打了这么多年,死伤无数,到处尸积如山,谁还记得有这个周王朝?现在突然看到这个红头文件,看都不看就扔到一边了。那么多牛人到处做思想工作,最后合纵都没有几次成功过,你一张纸条就想把合纵搞成?这不是太藐视天下那些合纵大师了吗?

周赧王最后没有看到各国的精锐部队前来。那双老眼差点落下了老泪。

秦昭襄王一看,这个周赧王路都走不动了,居然还想制造麻烦,也生气起来,下令部队直接进入西周。

周赧王没有办法了,只得自己跑到秦国,低声下气地向秦昭襄王领罪,请秦昭襄王原谅他老来糊涂。当然,他也知道,光这么认罪,秦昭襄王是不会有好脸色给他的。于是,把西周所有的地盘都贡献给秦昭襄王——反正你不主动给,人家也会过去硬抢。但自己给的结果却大不一样。这就是自觉与不自觉的差别。

秦昭襄王虽然这段时间以来内心时时都在愤怒的恶劣状态之中,但看到天下共主在自己面前下跪请求从宽处理,心情也爽了起来。

周朝建立到现在,也有八百来年。 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号令天下,谁也不敢怎么样。尤其是前面那几个世纪,大家每年都得带着本国土特产向他们进贡,谁不进贡,他就可以摘谁的牌。即使后来他们弱了下去,尤其是东迁之后,说的话基本不怎么管用了。但几百年的品牌还在,大家可以轻视他们,但不能无视他们。

楚王问九鼎时,给他们一顿抢白,最后也只有虎着脸回去,非但讨不到便宜,还给人家当笑话讲了很多年,算是把脸丢到家了。后来秦武公虽然也去看鼎,但不敢做得过分,仍然得把他们当一回事。

而现在,周王朝的最高领导人老态龙钟地跪在自己的面前,自己以此来宣告一个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王朝正式结束。秦昭襄王心里哪能不爽。

随着周赧王那双膝盖一着地,周朝到此走下历史舞台。

秦昭襄王绝对不是仁慈的君主,但他仍然没有对这个百岁天子怎么样,让他起来之后,又放他回去。东周那里还有一块地皮,你就在那里继续你的生活吧。

周赧王步履蹒跚地回去了。只几个月后,这个长寿的天子终于死去。

秦昭襄王敢于把周王朝从历史舞台上抹掉,绝不是仅仅想取得一个胜利,或是制造一次心理上的快感,而是有他的考量的。

就目前这么多势力而言,周王朝绝对是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也是最没有实力的团体,几乎谁都可以搞定他。但这些国家没谁打周王朝的的主意,仍然是因为那张招牌的作用。秦国要灭掉周室当然也是容易的。但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搞定周室呢?

开始秦昭襄王并没有这个想法,直到周赧王出面号召大家合纵。这伟大的号召发出之后,诸侯们连口头响应也没有。秦国知道,这个周王朝的招牌效应已归零。他就试着把部队部署过去,果然没哪个诸侯出头来为周王朝讨个公道,哪怕强烈谴责一下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