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嬴政亲政(第4/13页)

由此可见,当时秦国的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大家看到一个小屁孩上台掌权,很多人是不把这个小屁孩当一回事的,同时更不把吕不韦当一回事。你在生意场上很成功,你那是商业人才,现在是玩政治啊。你靠夫人路线,一下就爬到权力顶峰,现在还帮大王处理事务,手中的权力比国家元首还大。以前,昭襄王还小时,虽然是魏冉为相,可还有宣太后称制呢。宣太后虽然是妇女界的,但到底还是秦昭襄王的老妈。

现在你是什么人,居然敢称仲父?

我们就不愿意接受这个仲父。

在这样的背景下,晋阳发生了叛乱。

吕不韦是什么人?那双精明的眼睛一看,再用那颗精明的脑袋一想,就知道了自己所面临的大环境,因此果断派出蒙骛,把晋阳一举平定。

在第一时间里派出蒙骛,可以向外界清楚地表明,我吕不韦是得到军方的坚决拥护的,军方对新的国家领导人是忠心耿耿的,是无条件服从指挥的。另一个重要的意思是,蒙骛去年被信陵君大败了一场,是秦国自邯郸之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邯郸之战虽然失败的规模很大,但也只是在邯郸城下失败了。而蒙骛的这次失败,却被信陵君追着猛打,一度进入秦国的境内,使得秦国第一次进入防守的状态。这是天大的耻辱啊。现在让蒙骛出头,一是对他的信任,二是让他立个功,捡回自己的面子,从此蒙骛对他吕不韦就只有无条件地服从了。

那些吕不韦的反对党也都是聪明人士,看到吕不韦这个安排,知道这哥们儿不光会做生意,玩弄权术的水平同样高,现在他已大权在手,谁跟他玩谁死。于是,那些人都开始潜水,不再说话。

秦国的政坛就这样稳定了下来。

秦国官场稳定下来,吕不韦很高兴。但那些诸侯国就郁闷了。

其中郁闷程度最高的是韩国。

韩国紧靠着秦国,这些年来被秦国不断地攻打,土地面积逐年缩水,西边那片地皮,原来都是韩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现在全变成了秦国的土地。如果再让秦国打几次,韩国马上就可以宣告灭亡。

这时韩国的第一把手是韩桓惠王。

这哥们儿经过长时间思考,得出的结论是,韩国的衰败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因,是历代君主共同打造出来的结果,他再怎么努力拼搏,也无法在他的任期内让韩国振兴起来。韩国如果不能振兴,就会在不久的将来被秦国灭掉。

这哥们儿换了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既然不能让韩国富强起来,就想办法让秦国衰弱下去。于是,一个计划立刻形成。

这个计划的代号是,郑国行动。

他找来韩国最牛的水利专家郑国,让郑国到秦国去,为秦国修建当时全球最大的水利系统,以此来消耗秦国的国力。

当时,秦国由于连年征战,军用物资越来越短缺。秦国高层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只管打仗,不顾农业,他们的士兵就会没有口粮吃。秦国要是没有粮草了,其他诸侯国肯定会落井下石。

因此,秦国这时也很想大力推进农业建设,进行一些引水工程,以扩大种粮面积。

可是秦国是西部国家,水利人才向来缺乏。正好郑国来了,大家一看,郑国你来得太及时了。于是,立刻任命他为秦国水利部的总工程师,专门为秦国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郑国立马拿出他的设计方案,说如果按照他的这个方案进行下去,那么,以后就可以把泾水的水引进关中平原,让关中平原那片无边无际的原野都变成秦国的产粮区,那样,秦国就有吃不完的粮。

秦国高层一看,这个方案真是太牛了。秦国要是有这么多的粮食,打仗就有保障了。于是一致通过了他的方案,而且还任命他为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